看藝術展時總盯著怪誕的前衛作品一頭霧水?
對野獸派、立體主義、馬蒂斯、畢加索如雷貫耳,卻分不清流派歸屬?
想去歐美學習最前沿的藝術知識,卻被錢包和時間困住雙腳?
如果你有類似困擾,那麼這門課就是給你的專屬定制。
學習藝術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多看”!多用雙眼欣賞,培養感知力。於是,有了這門喜馬拉雅FM全站首檔【視頻精品課】。
▲跨越地理距離,法國藝術高校講師面對面為你親授
中國到法國的距離有8000公里,而現在,通過我們精心制作的教學視頻,你足不出戶就能“漫步”法國藝術校園。法語原聲、中文字幕,搭配畫面全方位展示講解,讓你的視覺和聽覺同時輸入,學習效率蹭蹭蹭。
▲附贈中文音頻,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補充藝術養分
不方便看視頻?我們還為你貼心準備漢化音頻。專業播音員用通俗易懂的表達為你中文講解,再晦澀的概念也能輕鬆掌握。
▲縮短歷史時差,50天掌握百年前衛藝術史
歐洲前衛藝術發展至今已有百余年,而在這門課中,導師只用
50天,每天不到10分鐘,就能讓你輕鬆掌握歐洲前衛藝術的產生、發展,以及對今日生活的影響。
你將收獲
享受和國外藝術高校學生同樣的教育資源
儲備看展“談資”,再也不怕看不懂、没話說
深入了解20世紀前衛藝術的發展和意義
為你搭建藝術欣賞的系統框架
迅速提升的藝術審美力
適合誰聽
對西方現當代藝術感興趣的你
渴望在參觀藝術展時看得懂、聊得來的你
對藝術審美品位很有追求的你
想體驗國外藝術高校名師課堂的你
呂澎:那特藝術學院創始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 大家好,我是那特藝術學院院長呂澎。 我曾經寫了一本通俗的美術著作《美術的故事》。我在書的前言里寫道: “每個人都有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可是,當你真正熟悉了美術的歷史的時候,你會重新理解‘美術’的意義,你會發現中文的‘美術’與之前熟悉的‘書畫’或者之后使用的‘藝術’一詞是什麼關系……”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的人對藝術不是感到迷蒙無知,就是把藝術僅僅限於我們生活中的裝飾,為了漂亮、美麗以及好看。事實上,藝術知識是人類知識系統中不可以忽視的一個部分。在人類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藝術是理解這個世界的重要通道。理性產生了改造物質世界的科學,可是科學不能替代喚起想象力的藝術,感覺世界的豐富性決定了人類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應對,藝術是具有應對能力的特殊工具。 人類在不同時期是如何利用藝術來認識和表達世界的?在不同的材料和現象面前,我們如何來看待過去的藝術?我們是否可以斷然地重新認識藝術?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人類知識十分關鍵的部分。由於藝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
【那特藝術學院】 那特藝術學院,是著名藝術史學家呂澎和他的專業團隊共同創辦的一所線上藝術大學。無論你是藝術從業者,還是藝術愛好者,都能在這里享受來自全球的藝術精品課程。 呂澎,那特藝術學院創始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 【藝術知識無國界,大師經典零距離】 課程涵蓋了美術學、設計學、建築學、影視學、藝術理論、藝術商學等六大專業方向。導師將會帶你進入美術學院的教室與工作坊,進入美術館與博物館,進入拍賣行與畫廊,去實地認識和理解人類的藝術。 如此具有誘惑力的課程,難怪連陳丹青在聽完那特藝術學院的介紹后,都按耐不住表示,想要加入學院進行學習。 陳丹青在那特開學典禮現場演講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什麼是野獸派? 野獸派是20世紀最早出現的新藝術象征主義的畫派,可以說是第一個能被稱為前衛先鋒的運動。西方與歐洲藝術的顯著轉變,就是由它所引發。 為什麼叫“野獸派” 這要從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的第七號展廳內說起。 當時,展廳正中一件仿文藝復興雕塑家多納泰羅風格的作品被馬蒂斯、弗拉芒克、馬爾蓋、德朗、盧奧等前衛畫家色彩狂放、筆觸粗野的作品包圍,記者路易·沃塞爾開玩笑地說:“多納泰羅被關在野獸籠了!”這五位藝術家大膽衝動、野蠻原始的作品風格因此被法國媒體冠以“野獸派”稱謂。 20世紀第一個先鋒藝術運動就這麼誕生了。 野獸派風格的特點 野獸派打破了色彩運用的傳統,不使用所見事物本身的顏色,反而提出非常主觀的色彩運用概念。熱衷於運用鮮豔、濃重的色彩,用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此外,野獸派畫家會用顏色作為建構畫面空間的方法。也就是說,他們不再使用沿用已久的線性透視,或以漸進的平面架構景深、制造透視...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馬蒂斯 馬蒂斯(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是野獸派的精神領袖。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作為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始終堅持,繪畫的目的在於尋求事物的本質而非被動地再現自然。 馬蒂斯晚年因患病不能作畫,坐在輪椅上的他,以頑強的毅力,把對藝術的熱愛傾注到剪紙藝術上,創作出了大量精美絕倫的剪紙拚貼畫,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Icarus, 1946 本節圖例區 馬蒂斯《拉姆拉德海景》1905 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馬蒂斯並没有遵照大自然原來的色調,借此消除了現實景物與色彩之間的真實性連接。 他的筆觸非常快速,只是略微勾出海灘的樣貌。相對於占據大塊面積的平塗色彩,描繪已退居次要角色。即使畫人物,他也只是大概描出輪廓,被團團的色彩包圍。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生命的喜悅》 整幅畫作是由顏色來主宰構圖。 圖中的大自然背景里,雖然有一些人物,但這些人物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顏色,以及通過色彩建構的畫面空間,而且馬蒂斯使用的色彩都非常鮮明。我們看到大片的紅、大片的黃,共同交織出飽滿繽紛的色彩強度。 這,就是馬蒂斯想要自由揮灑的目標。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戴帽子的婦人 馬蒂斯 法國 1905年 布面油畫 在西方藝術史里,肖像畫是相當獨特的一環。 一般來說,肖像畫向來以忠實地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為目標,通常畫家們也都希望筆下的人物,能夠儘量傳神、貼近本人的氣質。我們總是期待這些肖像作品能夠呈現出被畫者的性格特征。然而,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馬蒂斯完全摒棄了這些常規的想法,而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進行了最衝動的嘗試, 畫中的女子是馬蒂斯的妻子。可以發現,他是以他描繪森林、海灘、海岸等自然景物的方式進行類似處理的,過去富有布爾喬亞意涵的人物肖像畫完全被解構了。肖像僅僅是他進行色彩遊戲的媒介之一,是一個將色彩大塊鋪疊的遊戲,用來強調色彩建構畫面空間的角色。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安德烈·德蘭 安德烈·德蘭,法國畫家,是開創20世紀初期革新性繪畫的先驅者之一。和馬蒂斯一樣,他擅長運用強烈的色彩大膽描繪出簡潔化的繪畫。在他的畫中,看不到相撞的筆觸,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關系。 安德烈·德蘭的作品風格多變。他首先發現黑人藝術,認識到民間藝術的豐富,他還發現原始藝術、龐貝繪畫、中世紀哥特藝術和文藝復興初期大師們藝術的奧秘,也研究了古人藝術創造的秘訣,重新踏上他們所走過的路,運用傳統創造現代藝術。 《穿襯衣的女子》 穿襯衣的女子 安德烈·德蘭 法國 1906年 這件《穿襯衣的女子》,從空間來說,雖然我們可以看得到背景,但可以感覺出畫中的女子就像被關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里。所以,這里没有后退觀看的距離,也没有任何透視可言。這就是野獸派畫家的特點之一,他們經常會把透視的手法舍棄。 畫面中有很明顯的大塊面積平塗的色彩,通過大幅色塊與平塗的運用,顏色的處理被簡化了。 此外,整個繪圖的手法也被精簡...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德國表現主義 德國的表現主義大約產生於1907至1908年之間,大約是在野獸派之后。而這個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步入尾聲,並與前衛派的抽象主義有所關聯。 德國表現主義始於“橋社”,這是在1903年構想出的一個藝術團體。和野獸派一樣,這群畫家都選擇背離擬象的原則,拒絕師法自然,他們不以復制現實景象為目的,而是試圖賦予色彩更重要的地位,並關注傳達肖像畫中,人物的心靈感受。 《瑪潔拉》 瑪潔拉 基希納 德國 1909年 基希納在這件作品里采用的原則與其他野獸派畫家是一樣的。 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名以特寫呈現坐在床沿的年輕女孩。她的樣貌和野獸派筆下人物描繪的方式一樣,都十分精簡,線條粗曠,也采取同樣的簡化筆法、主觀性的色彩。 這名看似意志消沉、偎坐在床邊的女孩,感覺也許像是被關在一個實體空間,但更像是陷在一個精神空間里。通過基希納揉合描繪與顏色的手法,一個讓她深陷其中、具有閉塞象征的精神空間,就這樣被勾勒出來了。 在此,基希納用了某種繪畫語彙,...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關注的焦點是新的空間建構方式。它不再是一個傳統空間,或一個以人為主的空間,而是一個碎裂的空間,舍棄了過去的慣例。 立體派也在美感創作中加入世俗、平凡,甚至粗俗的事物。在立體派晚期,他們有時會在創作中將生活中的材料加入繪畫表現,比如壁紙、各種物件、印刷品等等…他們因此肯定了美感創作當中的世俗性或可能的世俗性。這就有助於把美感創作從它高踞的聖壇上給扯下來。 《聖維克多瓦山》 聖維克多瓦山 保羅•塞尚 法國 1895年 這件作品表明,塞尚已經充分掌握了他所特有的那種立體的形以及這些形的透視安排,而是表現了信心十足和結構上的更大復雜性。 前景的房子與建物有著方塊的造型,塞尚將自然的形狀簡化,改變為幾何形,找出它們基本的形狀,也可以說是把它們簡化。可以看出,塞尚希望用圓柱球體和圓錐來描繪自然,也就是把所有可見的物體改成幾何形狀。
點擊上方視頻按鈕,即可觀看視頻課程 喬治•布拉克 喬治·布拉克是法國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人。“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此外,他也完成了立體主義運動中的多項創新,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采用拚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是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 《埃斯塔克的水渠》 埃斯塔克的水渠 喬治•布拉克 法國 1907 布拉克用概括的筆法來表現風景,試著把風景簡化、概括化。前景中幾何化的建物房子,這就是立體主義小方塊的起始,把元素都簡化到最基本。同時,我們也可以在這幅畫看到布拉克如何結構化構圖——主要由線條和平整的塊面來進行結構化,從這里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出以布拉克為代表的立體主義畫家關心的,是強烈結構化的繪畫空間,這就是立體主義最意味深長的地方。 與野獸派相反,這幅畫中的顏色並不多,土黃、黃褐,再加上植物的一點綠,所以顏色就簡化成土黃和綠色的辯證,也可以說是光與影的辯證,這是布拉克和畢加索立體主義的早期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