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學習交響樂隊里的15種 “兵器”
樂理:掌握100個音樂基礎小知識......
樂人:探尋20位優秀的音樂家的作品
樂曲:由淺入深的100部經典分析.......
樂情:感受音符與旋律的愛意...........
● 期數:50期講座,150集左右(週二更新)● 時間:365天與各位談“音”說“樂”● 內容:魔幻、童真、自然、遊戲、親情五個主題。會涉及15種交響樂隊常規樂器,體裁從獨奏到交響,從歌劇到芭蕾。添加喜馬拉雅官方小助手微信【xmly64】,領取50首珍藏版古典音樂曲譜。2019年下半年音樂事物很豐富,會有線下分享,新書出版,開設直播以及召集朋友們一起去聽音樂會......當然最重要的是把這個“古典音樂這樣聽”給各位講明白。好了,去聽吧!感謝分享....你的朋友,嘉天
這幅畫有没有人知道? ● 《魔王》,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第一次聽到時候我激動的不得了,不過今天這期没有講這首歌,我放在了后面,今天講的是另一個超級魔幻的作品——《布蘭詩歌》(奧爾夫)。 我把所有我很喜歡的魔幻題材,都放在了魔幻的城堡部分了。 ● 在魔幻的城堡的10期里,有音樂中的童話、遠古神話,甚至各種妖魔鬼怪。不過不用害怕,它們都是作曲家們喜歡的一類內容,來自於詩歌、文學、傳說。這些內容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是創作者們靈感的源泉。 ● 在這部分中,有童話芭蕾舞劇、有主人公奇藝的探險經歷,還有山魔、鬼怪、精靈的亂舞以及黑暗與光明的對決 。 《布蘭詩歌》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詩歌大約13世紀前后一些英法德等地的流浪學者、行吟詩人、神學院學生等等他們共同創造的。后來在19世紀初,被人們在修道院中發現。 從這些傳記者的身份我們就不難看出,這個詩篇,既有虔誠的宗教感,同時又有世俗之見的讚美美酒、狂歡的生活最重要的還有那些行吟詩人寫的關於愛情的詩篇總之,極為豐富。怪不得奧爾夫,看到后靈感乍現,寫下了布蘭詩歌。 有機...
《O Fortuna》(《噢,命運女神》)是奧爾夫取材於《Carmina Burana》(亦稱《卡爾米納·布拉那》、或名《布蘭詩歌》、《博伊倫之歌》)於1936年創作完成。 《卡爾米納·布拉那》於1803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班恩狄克波恩修道院內被發現,現在位於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它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戈利亞德歌曲(Goliard songs)和劍橋歌曲[2](The Cambridge Songs) 的集合。 包括4個主題:(編號為CB) * 道德與嘲諷主題 (CB 1-55) * 情歌主題 (CB 56-186) * 飲酒與遊戲主題(CB 187-226) * 長篇屬靈劇 (CB 227和228) Olim sudor Herculis Olim su...
是一首關於抽象思想的交響詩 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同名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創意來源於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寫無神論者從唯心走向唯物的一個富於哲理的過程。 ● 微信入群:woshijiatian 音樂交流群聽講座 ●嘉天:《古典音樂這樣聽》http://xima.tv/AOeGbc ● 嘉天:《音樂童話孩子聽》http://xima.tv/HOevzM ● 公眾號:嘉天私家音樂課
導聆指南:“配器的色彩”,如果不聽原曲是無法想象音樂也能如文字般的刻畫事物。小提琴的特别弓法、管鐘作為教堂鐘聲的應用,弦樂整體氣氛的渲染...... 【午夜鐘聲也過】 樂曲一開始小提琴上下回旋著的音型,嗡嗡嗡嗡, 仿佛置身在嘈雜的環境中 。低音聲部沉重的頓音節奏,木管的吹奏如從地獄中席卷而來的旋風。嘶鳴、喧叫,長號威嚴的吹奏出可怕的形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音樂在描繪什麼場景嗎? 精靈、妖怪、魔王、女巫! 没有比這類音樂更令孩子們興奮的了很難得碰到又好聽,又極富畫面感、曲子。 怪不得人們把它歸為交響音畫類里。這是 俄羅斯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名為《荒山之夜》中一開始的段落。我們聽到的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配器的版本。這個音樂故事描寫的是一群精靈鬼怪女巫們狂歡的場面。 傳說在每年女巫安息日都會有魔王鬼怪出現,他們狂歡慶典。在狂歡作樂最熱鬨時,遠方傳來鄉村教堂的鐘聲,早晨到了,光明將要降臨,這聲音驅散了黑暗中一切幽靈,及其具有戲劇性的場面。 《荒山之夜》文學構思來自於俄國小說《聖約翰之夜》中對巫婆安息日的描寫。這應該是穆索爾斯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實在這里所說的成功作品...
《荒山之夜》是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其構思出自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小說《聖約翰之夜》中對巫婆安息日的描寫。 ● 微信入群:woshijiatian 音樂交流群聽講座 ●嘉天:《古典音樂這樣聽》http://xima.tv/AOeGbc ● 嘉天:《音樂童話孩子聽》http://xima.tv/HOevzM ● 公眾號:嘉天私家音樂課
● 本節探討重點: 1、音樂中的人物性格描寫 2、配器手法 3、故事發展中的音樂層次變化 4、弦樂組在樂隊中的特點 ● 歡迎來到航海家辛巴達的船上,他在無數次與大海的搏鬥中都能死里逃生,慢慢的他不再懼怕大海,而是遊戲其中。講述這個故事的人是一名叫舍赫拉查達的女孩,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阿拉伯,有一位專橫殘酷的蘇丹王,他愛身邊的女人,卻又總不相信她們。於是他每日迎娶一位最漂亮的新娘,但第二日便將她們處死。直到遇見少女舍赫拉查達。這個女孩每天晚上都會給國王講述一個動聽的故事,但卻總也不講完,没有辦法,蘇丹王太喜歡聽了,日復一日的破例没有處死她,就這樣過了1001個夜晚,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一千零一夜。 ● 邊聽邊講解 ● 故事一開始,如同舞臺劇一樣,先要介紹人物。首先故事中的反派角色蘇丹王“沙赫里亞爾”登場。主奏樂器采用的是3長號加上一支大號。雖然全體弦樂加上木管組低音區也都一起齊奏而出,(弦樂木管加起來少說也有50多人)可都没有4支銅管的音響突出。我們聽到了強烈的金屬味兒。這種感覺,絕不可能是在描寫溫柔的性格。作曲家的音樂語言還是很準確的,音樂有...
天方夜譚組曲(又名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於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寫於1888年,同年在聖彼得堡首演。 ● 微信入群:woshijiatian 音樂交流群聽講座 ●嘉天:《古典音樂這樣聽》http://xima.tv/AOeGbc ● 嘉天:《音樂童話孩子聽》http://xima.tv/HOevzM ● 公眾號:嘉天私家音樂課
王子與公主,「舍赫拉查達組曲講解」 幻想的港灣 ● 我相信作曲家心里都會為自己留著一個充滿幻想的港灣。在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所生活的年代里,或許是性格所致,或許是大環境使然。他放棄了描寫那些現實主義的體裁,似乎像是在拒絕承擔過重的歷史包袱。正如以前我們說有太多的作曲家心里都住著一個孩子,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也不例外。比起宗教、戰爭或人世間那種悲歡離合的內容,他更愛童話。 ●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流傳已久,這個音樂作品,就是以1001夜的故事作為脈絡,而后再把他的思想融入在了里面。他在一千零一夜中建造了自己的王國,這個王國有4個樂章,如同4個城堡:大海與辛巴達、卡倫達王子的故事、王子與公主、巴格達的節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音樂形象也不同,不過由於各個主題之間相互滲透,4個樂章的組曲又是有類似基因般的關聯。 ● 音樂導聆 《王子與公主》片段 第三樂章《王子與公主》選段中的第一主題,雖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在自傳里說不太喜歡明確標題,他更喜歡稍加指點一下我們的想象力。好把大家引導在自己的幻想思路里。但通常愛樂者還是喜歡把這個主題看成是描寫王子的形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