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商業前沿訊息,以簡單易懂、輕鬆解壓的方式生動呈現當月熱門議題。無論你熱衷於全球話題,還是渴望了解商業、財經最新趨勢,都能及時收聽到專業而有趣的分析——對,就在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專輯是《第一財經》雜志YiMagazine的音頻化呈現,由專業播音團隊播講制作,第一次用聽的方式與讀者見面。
我們精選了《第一財經週刊》和月刊往期精彩文章,共約百余篇,包括公司報道、人物專訪以及專欄美文等,將陸續制作並上傳到本專輯。
此外,從2020年二三月合刊開始,每個月最新一期的YiMagazine,也會在出刊后的第一時間制作成音頻版上線。
在每期雜志中,你能聽到:


更多精彩內容儘在第一財經YiMagazine電子雜志,輕鬆掃一眼,讓自己離商業越來越近!
生小孩,是個經濟問題,是個人類學問題,也是個生物問題。
重要的不是產品本身怎麼樣,而是用戶認為產品怎麼 樣。
爆款歌曲的誕生方式已經被短視頻平臺全面重構。一首歌的走紅是以更精準的方式制造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本身的使用場景和定位也被改變。
通過與各類產品的制造商與零售商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柯達再次迎來了輝煌時刻。
低端化、標簽化的“媽媽崗”不僅無力解決女性職業中斷和技能貶值的問題,反而可能加深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
AI產品在宣傳時普遍熱衷於宏大敘事:我們什麼問題都能回答,我們什麼都能干,我們可以讓人類文明躍升到下一個臺階!作為願景,這没有什麼問題,畢竟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正是AI的無限潛力。但通過過去半年我們這個《AI實用手冊》的介紹,大家也不難看出來,從實用角度,今天的AI能力還遠没有達到能解決通用問題的水平。
1990年代,通用汽車開始剝離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子公司,其中一家公司成了如今稀土博弈的焦點。
上半年投資什麼最賺錢? 真相你肯定不相信。是盧布,俄羅斯盧布。
“Google讓我們變蠢了嗎?”20年前,《大西洋月刊》把這幾個大字印在了封面上。文章作者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在文中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是的。他發現自己和朋友在使用Google后,閱讀長文章的能力都變差了,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搜索引擎快速瀏覽標題、目錄和摘要。就好像,以前他是“文字海洋中的潛水員”,Google誕生后,他就只能“在水面上飛馳”了。
2025年7月,一篇名為《一個中文系教授沉迷短劇的365天》的文章廣為流傳。《人物》雜志采訪了文中主角,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湯擁華。湯教授的研究領域集中在中西美學、文藝理論與批評,過去一年,他看了40多部題材各異的短劇,並認真寫下點評。 被認為粗糙、低俗的短劇產品,這幾年風靡互聯網,這和大學教授身份所代表的知識精英身份形成天然反差——湯教授必定了解這一點。他主動脫掉長衫,希望借助這種反差,真切了解短劇到底有何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