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讀者簡介
楊玉瑩(Catherine Yang)
英語幼教界作家,育有一兒一女,曾以《My ABC Storybook》、《Mr Bug’s Phonics》二書兩度獲得紐約大獎肯定,其編寫的《YoYo & NaNa》更狂銷 180 萬套,創造臺灣迄今無人能及的紀錄。
現任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美國朗文出版社、敦煌書局、凱撒琳出版社顧問兼作者,以及大陸著名幼稚教育品牌學校凱頓兒童美語榮譽董事及榮譽校長。
劉匡偉
CK家庭成長學院心理諮詢師,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中國出生長大,旅居美國二十多年,熟習東西方哲學,在親子教育領域極具獨特視角。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學士,美國機械工程碩士及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
內容簡介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子卻是一門需要研習的藝術。
●父母如何從學習與孩子的相處中成長
●課後的「媽媽的課後心裡話」和您分享學習當一個母親的甘與苦。
一個旁人眼中事業有成的幼教界作家,碰到家裡的兩個寶貝孩子就變成「後母」?
明明愛子心切,卻不斷關係緊張;明明不想發脾氣,卻經常情緒失控。懊惱的母親帶著滿腹苦水走進愛與智慧咖啡館,遇見溫柔睿智的女主人劉老師,七堂飄著咖啡香的親子教養課意外展開……
第1課:什麼樣的父母,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包辦型、溺愛型、專制型、菁英型、放任型、智慧型,你是哪一型父母?
第2課:別讓孩子成為溫室花
在設定底線的情況下陪孩子一起吃苦頭、嘗試未知、讓孩子學習承擔後果。
第3課:教孩子,先教自己
學會與孩子相處的四種智慧語言,拿回主動權,與孩子分享管理權。
第4課: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父母自身的觀念與壓力、對孩子未來的焦慮、父母的童年與原生家庭、夫妻間的不和諧關係,都是親子之間的未爆彈。
第5課: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了解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與優缺點,尊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父母的心就能變得柔和溫暖。
第6課:與孩子一起成長
偶爾允許孩子承受短暫的沮喪,卻能因此讓他們學到責任心;從分擔家務與做義工開始,讓孩子也體會父母和他人的辛苦。
第7課:有幸福的父母,才有幸福的子女
與孩子一起成長,接納並原諒自己曾受過的傷,看見真實的自我,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能莫忘初衷,找回最初的愛。
剪輯工程:王奕久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世界上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不管是西方的「虎媽」,還是東方的「狼爸」。
每個孩子都是春天,在父母的懷抱裡花開燦爛。
我微笑回應著,可是他們不知道,得到的讚美越多,越是讓我感到心虛和不安,早上那一幕還深深刺痛著我。
第1類包辦型父母:凡事有我為你準備好,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小可開始上學後,媽媽就跟他約定,四點放學以後的時間,小可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
我思考過,也決定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可是前一分鐘我想好要放手,後一分鐘我又迫不及待的伸出手來,想把他們從火坑中救出來。
有一位深愛著孩子的父親,在孩子出生時許了一個心願:「終我一生,我將保護我的孩子,不讓他哭泣,不讓他受傷。」
犯錯都會有自然後果,我們要讓他們學到教訓,當然要讓他們自己去承擔他們能承擔的後果,或是我們訂的規矩。
一個朋友掉著眼淚對我說。「真恐怖,辛苦養的兒子竟然想要我死。」
前不久,一位媽媽跟我分享,說她無意中發現一個不用命令卻讓孩子自動聽話的好方法,我們看看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
小林總是把自己打扮得很酷,天氣變冷了,他依舊穿著薄外套,媽媽說過很多遍:「今天很冷,去把厚外套穿上。」
雖然知道要在愛中加入酸甜苦辣,可是一遇到事情我就忘得一乾二淨,只剩下火氣,怎麼辦?
有一位平時很慈祥的父親,一碰到孩子的課業問題,尤其是沒有考好的時候就暴跳如雷,對孩子大打出手。
當我們能看清自己,覺察到自己的炸彈時,我們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
我感覺女兒跟我更親了,不過我除了沒有跟以前一樣經常大吼大叫,其他也沒有再做什麼了。
難道我們平時不理解他們嗎?其實,只要轉一個方向,孩子便又可以回到天使的那一面︱
依舊問題不斷,但是我已經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也懂得關愛自己。
雜誌上刊登過一則真實的故事:夏恩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在被診斷罹患癌症之後,他試圖奮力與疾病作戰,卻感覺情況越來越糟。
我覺得很奇怪,以前覺得孩子總是會惹很多麻煩,現在不這麼看了。
慢慢來,這一課妳已高分修得囉!現在妳可以加入我們的下午茶──家長成長俱樂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