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版本復雜,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深目國在相柳所處之地的東邊,此國之人舉著一只手,只有一只眼睛。一說深目國在共工臺的東邊。 無腸國位於深目國的東邊,國中之人個子很高,但肚子里没有腸子。 聶耳國在無腸國的東邊,國中之人驅使兩只帶有斑紋的老虎,而且總是抓著自己的耳朵,聶耳國的人孤獨地居住在海水環繞的小島上,到海水中捕捉奇異之物。有兩只老虎在聶耳國的東面。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共工有位臣子名叫相柳氏,長著九個腦袋,分别在九座山上取食。相柳所觸到的地方,都會變成沼澤和溪流。大禹殺死了相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腥臭不堪,所流經的地方都不能種植五谷。大禹掘土填埋這塊地方,填滿了三次卻塌陷了三次,於是大禹在此為眾帝建帝臺。帝臺在昆侖山的北面、柔利國的東面。相柳,有九個腦袋,長著人一樣的臉、蛇一樣的身子,身子呈青色。不敢朝北方射箭,因為敬畏共工之臺。共工之臺在帝臺的東面。臺呈四方形,每個角上有一條蛇,身上長著老虎一樣的斑紋,頭朝著南方。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一目國在鐘山的東面,那里的人只有一只眼睛,眼睛長在臉的正中間。一說該國之人有手有腳。 柔利國位於一目國的東面,該國之人長有一只手、一只腳,膝蓋反著長,腳彎曲朝向上方。一說此國名叫留利國,國中之人的腳向反方向彎折。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海外北經所記載的地方是從東北角到西北角。 無䏿國在長股國的東邊,這里的人没有小腿肚子。 鐘山的山神,名叫燭陰,他睜開眼睛,便是白天;閉上眼睛,就變成了黑夜;他吹一口氣,天下就是寒冬;呼一口氣,天下便是炎夏。他平時不喝水,不吃東西,不呼吸,而他只要一呼吸,就會刮風。他的身體有一千里長。這位神仙居住在無䏿國的東面。他的形狀為人面蛇身,全身呈赤紅色,住在鐘山的腳下。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肅慎國位於白民國之北。該國有一種樹名叫雄常,只要有聖人稱帝,就取此樹的樹皮來做衣服。 長股國在雄常樹生長之地的北面,國中之人都披散著頭發。一說長股國是長腳國。 西方之神蓐收,他的左耳上有蛇,駕乘著兩條龍飛行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在山陵中居住的龍魚居住在諸夭之野的北面,其形狀與山貓相似。一說它的形狀像娃娃魚。有神聖之人騎著龍魚巡遊於九州之地。一說鱉(biē)魚在諸夭之野的北面,它的形狀與鯉魚相似。 白民國在龍魚棲息之地的北邊,其國人渾身雪白,披散著頭發。有一種名叫乘黃的獸,它的形狀與狐相似,背上長著角,人若騎在它的身上,就能活兩千歲。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窮山在軒轅國的北面,這里的人不敢朝著西方射箭,因為他們敬畏軒轅丘。軒轅丘位於軒轅國的北邊。丘呈方形,有四條蛇相互環繞。 有個名叫諸夭之野的地方,鸞鳥自由地歌唱,鳳鳥自在地起舞。鳳凰生下的蛋,這里的百姓可以食用;甘甜的雨露,這里的百姓可以飲用,凡是他們想要的都能如願以償。各種野獸群居在這里。諸夭之野在軒轅丘的北邊。這里的人用雙手捧著鳳凰蛋吃,有兩只鳥在前面引導。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名叫並封的動物居住在巫鹹國的東面,它的形狀與豬相似,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個腦袋,週身都呈黑色。 女子國位於巫鹹國的北面,這里住有兩個女子,四週有水環繞。一說她們住在一道門的中間。 軒轅國處在窮山附近,國中之人即便不長壽者也能活到八百歲。軒轅國位於女子國的北面。國人長著人面蛇身,尾巴盤繞於頭頂之上。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丈夫國位於維鳥棲居之地的北面,國中之人都衣冠整齊,身上佩劍。 有一具女醜的屍體,她是被十個太陽活活烤死的。女醜的屍體位於丈夫國的北面。死時女醜用右手遮住了自己的臉。十個太陽高高地懸掛在空中,女醜的屍體則在山上。 巫鹹國在女醜屍體所在之地的北面,國中之人右手拿著青蛇,左手拿著紅蛇。該國有座登葆山,是巫師們往返於天地之間的地方。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刑天與黃帝爭權,黃帝斬斷刑天的腦袋,並把它埋到常羊山。刑天於是以雙乳作眼睛,以肚臍作嘴,揮舞手中的盾牌和大斧。 女祭、女戚在黃帝砍掉刑天腦袋之地的北面,她們居住在兩條河流之間。女戚手里拿著觛,女祭手里拿著俎。 䳐鳥和[詹鳥]鳥,這兩種鳥的羽毛呈青黃色,凡是它們經過的國家都會敗亡。這兩種鳥的棲息之地位於女祭的北面。䳐鳥長著人一樣的臉,居住在山上。一說這兩種鳥統(tǒnɡ)稱維鳥,是青鳥、黃鳥聚集在一起的混(hùn)稱。 神話傳說並非歷史,僅供娛樂請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