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泛指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對於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歷代唐詩選本層出不窮,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唐詩三百首》由清代孫洙(1711—1778)選編,共選入77位唐代詩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詩歌體裁的不同,分為古詩、樂府、絕句、律詩,每個類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編排。書中所收詩歌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邊塞行旅、宮闈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沉、隱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會生活。
“唐詩崇情”,在千姿百態的唐詩背后,有大唐風範,有那個時代特有的風流與熱情。詩人們對於世界、家國、自我的發現和表達,有著赤子般未經損傷的天真與純粹,這讓他們的詩作歷經千載,今天讀來依然動人。
金縷衣【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清平調·其三【唐】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清平調·其二【唐】李白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其一【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長信怨【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渭城曲【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儘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雜詩·近寒食雨草萋萋【唐】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