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覽
《長安的荔枝》中,作者從一個九品小吏著手,描繪了荔枝從嶺南運往長安途中的種種艱辛,讓我看到了另一個不同角度的歷史,以及那個時代小人物的頑強抗爭。 [1]
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千多年來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但鮮荔枝的保鮮時限僅有三天,這場跨越五千余里的傳奇轉運之旅究竟是如何達成的,誰讓楊貴妃在長安吃到了來自嶺南的鮮荔枝?作者馬伯庸就此展開了一場腦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襲馬伯庸寫作一貫以來的時空緊張感,不僅讓讀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亂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為的熱血奮鬥。
查看更多
聲音
23聲音
1、《長安的荔枝》簡介
4min
2、《長安的荔枝》解讀01
6min
3、《長安的荔枝》解讀02
6min
4、《長安的荔枝》解讀03
4min
5、《長安的荔枝》解讀04
10min
6、《長安的荔枝》解讀05
8min
7、《長安的荔枝》解讀06
7min
8、《長安的荔枝》解讀07
9min
9、《長安的荔枝》解讀08
9min
10、《長安的荔枝》解讀09
8min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