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 十二年 01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亂侮亡’,兼弱也。《汋》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耆昧也。《武》曰:‘無競惟烈。’撫弱耆昧,以務烈所,可也。” 02彘子曰:“不可。晉所以霸,師武、臣力也。今失諸侯,不可謂力;有敵而不從,不可謂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命爲軍帥,而卒以非夫,唯羣子能,我弗爲也。”以中軍佐濟。
宣公 十二年 01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爲是征。楚軍討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 02荊屍而舉,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乘輯睦,事不奸矣。 蔿敖爲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能用典矣。其君之舉也,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舉不失德,賞不失勞。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
宣公 十二年 01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穀佐之;士會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趙括、趙嬰齊爲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爲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爲下軍大夫。韓厥爲司馬。 02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
宣公 十二年 十二年春,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於大宮,且巷出車,吉。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師。鄭人修城。進復圍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門,至於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唯命;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顧前好,徼福於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於九縣,君之惠也,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實圖之。”左右曰:“不可許也,得國無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質。
宣公 十一年 01申叔時使於齊,反,復命而退。王使讓之,曰:“夏徵舒爲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諸侯之從也,曰討有罪也。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對曰:“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故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書有禮也。 02厲之役,鄭伯逃歸。自是楚未得志焉。鄭既受盟於辰陵,又徼事於晉。
宣公 十一年 01晉郤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於晉。秋,會於欑函,衆狄服也。 02是行也,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聞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繼。其從之也。《詩》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猶勤,況寡德乎?” 03冬,楚子爲陳夏氏亂故,伐陳。謂陳人“無動!將討於少西氏”。遂入陳,殺夏徵舒,轘諸栗門。因縣陳。陳侯在晉。
宣公 十一年 01十一年春,楚子伐鄭,及櫟。子良曰:“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夏,楚盟於辰陵,陳、鄭服也。 02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 03令尹蔿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榦,稱畚築,程土物,議遠邇,略基趾,具餱糧,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宣公 十年 01師伐邾,取繹。 02季文子初聘於齊。 03冬,子家如齊,伐邾故也。 04國武子來報聘。 05楚子伐鄭。晉士會救鄭,逐楚師於潁北。諸侯之師戍鄭。 06鄭子家卒。鄭人討幽公之亂,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諡之曰“靈”。
宣公 十年 01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公出,自其廐射而殺之。二子奔楚。 02滕人恃晉而不事宋,六月,宋師伐滕。 03鄭及楚平。諸侯之師伐鄭,取成而還。 04秋,劉康公來報聘。
宣公 十年 01十年春,公如齊。齊侯以我服故,歸濟西之田。 02夏,齊惠公卒。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衛。 03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則告;不然,則否。 04公如齊奔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