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部佛教經典,旨在闡述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該經由唐代天竺國(今印度)僧人實叉難陀在650年至654年間譯成漢文,共六十卷三十九品。這部經典主要講述了以毗盧遮那佛為中心所展開的廣大世界之因緣和依持,以及由此而展現出的佛菩薩的境界和修行方法。
《普賢菩薩行願品》源自於《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經三次翻譯,有八十華嚴、六十華嚴和四十華嚴,《普賢菩薩行願品》是四十華嚴的最后一品,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最后到了普賢菩薩這里,普賢菩薩告訴他修行這十大行願,既可速速成就無上菩提。
被列為淨土五經之一。
三寶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今天要想儘任何的辦法跟三寶結緣,非常重要。很多人說,我拿錢去布施慈善機構,跟供養三寶一不一樣?不一樣,完全不一樣。結的緣不同嘛!一個是積集善業,一個是跟三寶結緣。跟三寶結緣你未來就有得度的力量,差在這個地方。當然,你可以說,他們的福報都一樣,但是在福報當中他又多一個三寶的加持力。而在《阿彌陀經》上說,要跟三寶結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憶念彌陀的聖號,憶念諸佛的聖號,最簡單了。所以這個地方講,我們經常修本尊相應,我們這個菩薩能夠很快地在生命當中成就無生法忍,而且能夠成就不退轉。為什麼?因為本尊的護念。
舉一個例子。蕅益大師說,鄰國在當時一個地方有一個老人家,他從二十歲開始做慈善事業,修福五十年。干什麼?他來生想要做一個出家人。只要哪一個地方要修橋,要鋪路,要做什麼慈善事業,他有錢就出錢,没錢就出力,做義工。修了五十年,死掉以后,到了閻羅王那個地方,閻羅王說,你不錯啊,修福報修了五十年,不錯啊!你想做什麼?那老人家說,我什麼都不想做,我只想來生做一個出家人。這個閻羅王非常驚訝,他說,你修了五十年,就想做出家人啊?這不可能!你頂多做一個千戶長。千戶長就是管一千個家庭。后來這個老人家說,那没辦法做出家人,那我做個燒火僧,可以吧?我整天為出家眾做最卑賤的燒火的僧。閻羅王說,燒火僧你也不夠資格,五十年不夠資格。后來他很堅持,一定要做出家人。閻羅王就給他一個機會:這樣子好了,我再給你幾年壽命,你再回去修福看看。就把他放回來。最后蕅益大師講,鄰國有一老者修福五十年,做一燒火僧而不可得!但是,白鴿聽經,轉生成戒環禪師。說有一個白鴿,有一位老法師講經,它就停在門外聽了幾分鐘,聽完以后飛走了,死掉以后變成一個出家眾。還不是普通出家眾,是戒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