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除了喝茶,在茶肆里還能做什麼?彼時的茶 肆,就如同當今的微博、朋友圈——它是傳 播消息最快的地方,也是散布謠言、打擊政 敵的最佳場所。想知道當下最新的消息,一 定要鑽進茶肆里打聽打聽。這里也是民間的 小型博物館,是演繹場所,更是紅燈區。西門慶和潘金蓮之間,關鍵人物 是王婆。在她的穿針引線之下,終於 促成了這段千古“奸情”。但“王干娘” 的公開身份不是媒婆,而是茶樓的老板。 在《水滸傳》中,西門慶被潘金蓮竹竿 打了之后,“只見那西門慶一轉踅入王 婆茶坊里來。”轉身進的就是王婆經營 的茶館。之后的劇情,也都起於此地。 在北宋都城汴梁城,小說《水滸》中描述的各路茶館都真實存在。有學者仔細研究《清明上河圖》 后發現,沿河區的店鋪以飯鋪和茶坊為最多。多開設在繁華區域,店 內擺設干淨簡單。既可以讓來往行人 駐足休息,也為市民休閒聊天提供了場 所。《水滸》雖為虛構,但對於茶館的 定位卻很準確:茶館是宋代社會中重 要的社交場所。若想打探消息,茶館是 不二選擇。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茶館 起到了“微博”的作用。泡茶館等同於 “刷微博”,既可以獲取信息也可以發布 消息。而茶館川流不息的客流,也就是 今天互聯網工作者為之瘋...
介紹: 天明。成百上千的茶農聚集在茶山之下,備好鑼鼓,抬著祭品;隨著官員們一聲令下,鼓聲大作,茶農們齊聲喊:“茶發芽!茶發芽!”。伴隨著茶農們的陣陣喊聲驚發的茶葉,成為了兩宋人最鐘愛的飲料。兩宋茶風,就從這驚天動地的鼓聲和喊聲中開始。建州茶農采茶前為何要喊山?這與建州的特殊性有關。建州是北宋貢茶北苑茶的出產地,這一帶從古至今都是名優茶葉的產地。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當地人將茶葉進貢給官府了。宋太宗酷愛飲茶,喜好搜羅天下名茶,所以他在統一南唐故地,建州被劃入疆土範圍之后,派專員前往建州的北苑督造“團茶”,並將之定為貢茶。北苑貢茶的茶形,是在唐宋間流行的餅茶基礎上精加工成型的,它使用帶有龍鳳圖樣的模具來壓制茶餅,而用這種模具制成的茶,被稱為“龍鳳團茶”。仁宗朝,龍鳳團茶被進一步壓縮為精致小團茶——“小龍鳳團茶”。此茶一出便立刻受到朝野追捧,蘇東坡在惠山品嘗過小龍團后,甚至把這種茶比作天上的明月:“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徽宗時期,北苑團茶工藝到達了頂峰。出現了精品團茶“龍團勝雪”,它是用新茶的茶尖,蒸熟后再將茶芽外部剔去,只留取最里邊像銀線般的一縷細芽,用清泉浸潤,最后再制成團茶...
介紹: ——茶之“戰爭”鬥茶並非起始於宋,在唐朝時建安就有,當時是新茶制成后,茶農評比新茶品序的一項比賽活動。只不過,在宋代乘著貢茶興盛的東風,鬥茶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起來。大詩人蘇東坡有詩雲:“武夷溪邊粟sù粒芽,前丁后蔡相龍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這場茶之戰爭雖没硝煙,倒也激烈——碾茶的碾子邊 飛舞著綠色的塵土,茶盞中堆起翠濤般的泡沫。人們聚在一起,鬥茶味鬥茶香,味道最佳的茶勝過醍醐,最香的茶比蘭芷還要香三分。《茶錄》中,蔡襄說得明白:“湯上盞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者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簡單點說,鬥色鬥浮是宋代鬥茶的關鍵。茶色宋時以白為貴,這好理解,那“浮”呢?浮,即按照點茶法,用茶匙或茶筅擊拂出的泡沫。泡沫在鬥茶人看來是一種詩情畫意,在兩宋頗多雅稱,諸如:瓊花、雪毆、雲腳。泡沫貼在茶碗壁上,稱為“咬盞”,咬盞越長久而不顯現出水痕,便是勝者。茶水,怎麼能擊拂出如此多且穩定的泡沫呢?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茶湯中能產生泡沫的成分有:茶皂zào素、蛋白質、水溶性果膠、高分子網狀結構物質、憎水性固體粉末。而宋朝鬥茶所用的研膏茶,茶皂素含量0.8%左...
介紹: 點茶之風詩人陸遊曾在今天的杭州、南宋時的臨安城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其中兩句是這樣寫的:“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1958年,錢鐘書先生為《宋詩選注》作注解時,將詩中“分”字注為“鑒别”。不料,語言學家蔣禮鴻先生看到這條注解,認為“錢先生所解,恐未免出於望文”。於是,他專程寫了一篇短文《“分茶”小記》,旁征博引,言明陸遊詩中的“分茶”其實是宋代一種點茶技藝。也許是看了蔣先生的文章,1982年再版的《宋詩選注》上,錢先生將注釋改為:“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那麼,曾讓大學者錢鐘書都弄錯的“分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在宋朝,人們是如何飲茶呢?宋朝之前,茶葉在中國已經有了漫長的發展史。三國時期,魏國的張揖在《廣雅》一書中記錄了這種茶羹的做法:將茶末放在瓷器中,倒上水,用蔥、薑熬成羹。據說,這是很好的醒酒湯,喝了后會徹夜不眠。似羹似飲,能解渴,還能充饑,這樣的茶在唐宋之前都很流行。唐朝茶聖陸羽不能忍受此種“吃”茶法,在《茶經》中他將其比作“溝渠間棄水”,壓根兒就不能喝。而自唐朝而始的單煮茶葉的方法被茶聖大加讚賞,即:用鍋煎煮碾好的茶末,只加少許鹽調味,再分裝到茶盞中待客,是...
介紹: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别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雲,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
介紹: 捉妖記之妖之道我們的祖先閉上雙眼,任由想象在燦爛的星漢之下,在豐饒的華夏土地之上馳騁。神,有神的立場,妖,有妖的無奈,而人類的視角,擊碎了種族的壁壘。有一本古書記載了各類妖怪的名稱,形貌以及祛qū除方法,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澤圖》。相傳,軒轅黃帝在海邊遇到了名為白澤的神獸,白澤通曉萬物之事,將天下的11520種妖怪統統告訴了黃帝,這才有了《白澤圖》。也正因白澤對妖怪鬼神之事如此通曉,日本的妖怪學家水木茂認為,白澤是中國妖怪的領袖。在妖怪中擁有很高地位的白澤,被人們看作幫助人們驅妖伏鬼的瑞獸,紛紛在家掛起白澤畫像。直到唐代還有記載韋皇后的妹妹用“白澤枕以辟魅”。 《白澤圖》如今已經散佚,但這本書可是真實存在過的。據說諸葛恪就依據《白澤圖》辨認過名為“傒囊”的妖怪。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從其他古書或是遺跡中獲得一些有關該書的相關內容。敦煌寫本保留了經過加工后的幾頁《白澤精怪圖》,雖非原本,但仍然有極大的參考價 值。這幾頁《白澤精怪圖》記載了幾種妖怪以及對付它們的方法。比如山上的妖怪“善人”、 水中的妖怪“慶忌”、澤中的妖怪“委蛇”等等,想要不受它們的傷害,就要高喊他們的名字。這種簡單而有效的...
介紹: 假若你生活在一個妖異頻出的時代,遇到妖怪作祟,你該向誰乞助呢?别緊張,武聖關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早在宋朝,關羽就被稱為“馘(guó)魔關元帥”。明神宗時,關羽又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背負了在三界降妖伏魔的重任,揮舞著青龍偃月刀,斬殺為禍人間的妖怪。雖受封為伏魔大帝,關二爺仍然保留了當年為人時的些許可愛之處。曾有一只狐妖在牛同人的家中作怪,被關二爺派人抓走,可他一時心軟没殺掉,放回人間了。不想這狐妖不長記性,又跑去迷惑濟南遊擊將軍的女兒,關二爺不得不再派人去抓它一次。還有一次,是山西蒲州鹽池被蚩尤占據,關二爺有些尷尬地表示:收拾蚩尤没問題,但蚩尤的老婆太厲害,自己一個人打不過,得去把三弟張飛喊來幫忙。不過,如果你真的要去求他來降妖的話,千萬要注意措辭。倘若一個不小心得罪了內心有點敏感的關二爺——哎!輕則挨幾棍子,重則可是會被雷劈的。切記,切記!假如你想選擇一位更厲害的神仙,那麼,可以去拜拜真武蕩魔大帝。真武蕩魔大帝即玄武大帝,在道教仙話中為鎮北極六天的尊神。 傳說他“雙睛掣電伏群魔,萬騎如雲威九地。”“有妖皆翦,無鬼不烹。”這位玄武大帝在升格成“帝”前,被稱...
介紹: 服飾的“時尚”可以用“善變”這個詞來替代,刷新它的主要動力來自全球的風潮。中國古代呢?也少不了胡漢的“互動”。唐朝堪稱衣裝時尚的巔峰,也是胡衣全面深刻改變漢裝的時代,這種改變令當今的時尚達人都歎為觀止……這東西互動的結果,不僅改變了中國古人的“衣生活”,也在深刻改變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胡漢互動,比如宋代理學大家朱熹。他推崇古人的衣冠禮法,認為那是秩序的外化。在他看來,“衣冠”當然不僅僅是幾幅布帛,還事關儒家的價值觀。他喜歡與門生議論服制沿革,內容以“吐槽”為主:“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領衫靴鞋之類。先王冠服掃地儘矣”也就是說,早在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和國門重開時的父輩們一樣,每每為外來服飾風潮而眉頭緊皺,糾結程度有過之無不及。不同文明間的接觸多數因戰爭而開始。諸侯征戰、兼並劇烈的年代里,疆域較大的趙國,實力上卻只能算二三流,而面對剽悍的北方遊牧勁敵,顯得更為孱弱。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命令舉國上下學習北方遊牧民族的衣著,同時下令全軍苦練騎射之技,用快馬利箭的騎兵替代已經不適應新作戰環境的車兵,最終打造出一支足以與群雄抗衡的強大軍隊。然而,這一過程的...
介紹: 遠古時代被供上神壇、奉為瑞獸的狐狸精是怎樣成為淫婦的?在文人的筆下,那些美貌的狐狸精不是見人就要勾引。要被它們看上,人類自己也得有幾分姿色。比如在唐戴孚《廣異記》中,即有一例:唐宋州刺史王璿(xuán)年少時俊美非凡,被一只狐狸精看上了。這只狐狸精不僅豐姿端秀,而且儀容恭順,見長輩謙恭有禮,遇到小朋友也斂容致敬,逢年過節必給一家老小拜年送禮,得到全家上下的好感。后來因為王璿升官,妖不敢靠近,新娘子這才不再出現。這樣的狐狸精,簡直堪比大家閨秀,只不過更多情,更慕色而已。從魏晉到隋唐,狐狸精並不令人討厭。他們美貌多情,喜歡美色卻不大害人,可謂好色不淫。他們向往人間的家庭生活,甚至十分重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努力學習人間禮儀。也有男狐狸勾引美女的。《廣異記》中,唐吏部侍郎李元恭的外孫女崔氏,就因美貌遭了狐魅:狐化為一美少年,自稱胡郎,久纏不去,任憑家人請術士作法也奈何不得。不過胡郎十分博學,久而久之,與李家人高談闊論,竟頗為投契。他對崔小姐說:“人生不可不學。”於是請高人向小姐傳授學問,從經史、書法到古琴,一 一悉心栽培。這只癡情又博學的男狐狸精,是一位完美的丈夫,可惜當李家人發現是他...
介紹: 在《紅樓夢》里,王夫人最見不得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她把那些有幾分風情的少女,都看作勾引自己兒子的狐狸精。比如抄檢大觀園時見到唱戲的女子,就脫口而出:“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更是狐狸精了!”於是不分青紅皂白將戲班解散。狐狸精勾引人的形象,在中國已是深入人心。不過如此危險迷人的狐狸精,卻不是一日練成的。回頭看看原初的狐狸精們,真相往往讓人大吃一驚。中國上古的治水功臣、夏王朝之父、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大禹,娶了一只狐狸精。而這只狐狸精和后世臭名昭著的蘇妲己竟是一個品種——九尾狐。在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里記載:大齡男青年大禹到了30歲還未婚娶,心中不禁著急。但他宣稱娶老婆不能隨隨便便,必須要有吉祥的征兆出現才行。這天,他來到塗山,一只美麗的九尾狐突然出現了。大禹眼前一亮,覺得此物無論是白色還是九尾,都無比吉祥。他又聽塗山人唱道,“綏綏白狐,龐龐九尾”,如果你在這里“成家成室”,就會子孫昌盛。於是大禹心中大喜,便娶了塗山氏的女子,名叫女嬌。這里所說的塗山氏,應該是一個以狐為圖騰的部落。不過,無論傳說中的大禹是娶了以狐為圖騰的女子,還是娶了狐女,有一點毋庸置疑,九尾狐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