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400年看不見的二戰:英美爭霸
11min2019 MAY 7
詳細信息
羅斯福與丘吉爾的戰略矛盾 上回書我們講到,巴頓將軍與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戰略思維能力決定了各自的職場天花板高度,巴頓將軍親德親英反蘇的立場誤了卿卿性命,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忠實執行華盛頓最高領導層、聯蘇反英的大戰略,結果在戰后連任了兩屆美國總統。是的,没錯,二戰前后美國的大戰略就是肢解英國的世界霸權。 稍微了解一點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得以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並發展壯大起來,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英國與歐洲大陸強國之間的長期矛盾。先是因為英法爭霸,法國人力圖在英國的背后扶持起一個大國,從側翼牽制英國力量,這才積極援助美國人打贏獨立戰爭,還把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北美殖民地賤賣給美國,直接幫助美國成長為一個大國。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英國站在南方一邊,試圖分裂美國,這跟今天美國人意欲扶持臺灣,打壓中國崛起,是完全一樣的戰略考慮;結果又是在俄國人的武裝支持下,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在外交上孤立了英國,北方軍隊則在戰場上擊敗了南方分裂勢力。南北戰爭結束后,俄國人還主動把阿拉斯加半賣半送讓給了美國人。要知道,俄國人一直標榜所謂“俄羅斯雖大,但卻没有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