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鼓電臺

話鼓電臺

  • 概覽
  • 聲音
概覽
himalaya
99 聲音
「話鼓電臺」從2019年4月起開始以網路串流的方式放送,其中的節目邀請藝術家、學者、詩人、音樂家、劇作家、網路行動者等跨文化工作者,共同來想像與實驗聲響。
查看更多
聲音
99聲音

聲體變狀 第三輯:再聲緣 本集由徐嘉駿帶來其聲響作品《再聲緣》,以一張濟公廟中仙姑請靈上身與廟公的對話實錄錄音帶為素材,透過數位與類比的調變,重新拚貼及扭曲其內容,再造成新的聲響,以此回應具象音樂的理念。此外,原始內容中的仙姑以自己為媒介,使死者重返陽間發聲,她自身也成為了一種回放媒介,回放錄製又回放,內容的原真性與可信度都不再重要。在反覆的過程中,單純地成為一個個獨立的聲音體。 關於「聲體變狀」展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再造,形成一個個獨立且具象的個體。此系列節目中,團隊將探討何謂「具象音樂」與「聲音體」,以及它們在科技的演進下,變化出的多樣面貌和應用,從中一窺具象音樂如何在當代改變人類的聽覺感官,形塑出個體獨有的聆聽經驗。 製作人簡介 徐嘉駿(聲體變狀展覽藝術家) 其聲音美學象徵2010年後臺灣學院體制外噪音及聲音藝術指標。2015年,他開始以「Berserk」之名,進行harsh noise噪音演出及創作,並受邀至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巡迴演出,於2020年初中止該計畫。他長年實踐無輸入線路反饋(No-input Mixing Board)技術,並且在該技術上建立獨樹一格的語彙,現以個人名義演出/創作,並更專注致力於帶領工作坊、場景培養以及活動策畫等。 此外,他也是實驗音樂廠牌MKUltra Productions的主理人,不定期發行臺灣及世界各地噪音與實驗音樂作品,將在地場景與世界連結。自2019年三月起,他開始策畫每月一次,在臺北各式公共空間、設施(如地下道、天橋、隧道涵洞等)的遊擊演出Outer Pulsation,現已舉辦十二場,邀請超過十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來臺參與及合作。

第二輯:雕刻聲音 錄音技術問世後,本為抽象的聲音彷彿成為了存在的實體,我們得以依聲音的型態雕塑出萬千樣貌。第二集特別邀請複耳工作室的戴向諶與馮稚暝進行對談,自電影音效出發,探討前人是如何製作出早期科幻電影中的音效,進而讓大眾對原是寂靜無聲的太空畫面,開始逐漸產生合成器或甚至管絃樂的聲音印象/想像,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如何在技術的輔佐下,創造出不存於現實的聲響。 關於「聲體變狀」展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再造,形成一個個獨立且具象的個體。此系列節目中,團隊將探討何謂「具象音樂」與「聲音體」,以及它們在科技的演進下,變化出的多樣面貌和應用,從中一窺具象音樂如何在當代改變人類的聽覺感官,形塑出個體獨有的聆聽經驗。 第一輯:具象之門 本系列首集以輕鬆的方式入門,帶領聽眾聆聽具象音樂的名家作品,介紹其發展的歷史脈絡,並同時了解具象音樂的基本概念:何謂具象? 何謂抽象?具象音樂又是如何替...

「明日備忘錄」系列節目最後一集,邀請到第五位臺灣藝術家張碩尹分享這次他與鄭先喻共同參展的作品《她與你與她的戀愛》。這件以少女養成遊戲為靈感的作品,講述的不只是一段與虛擬人物互動的網路故事,更像是一則當代的寓言:關於人與技術之間的關係。究竟,這件作品的構思過程為何?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整合又是如何發展?兩位藝術家之間是如何相互合作?本集除了深入討論這件參展作品,更是透過本作了解藝術家張碩尹近年來多件作品的創作核心和問題意識。 對談人 羅悅全 臺北「立方計劃空間」的成立者之一,「造音翻土-戰後臺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共同策展人,並擔任該展覽讀本(2015)的主編。曾編著〈秘密基地-臺北音樂版圖〉(2000)、翻譯〈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少年文化的故事 〉(2002)。2016年,他負責網站「聲軌-臺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soundtraces.tw)的策劃與主編。 黃鬱捷 立方計劃空間專案經理,現生活、工作於臺北。研究長期關注臺灣當代藝術展覽/策展歷史、新媒體藝術展演的發展。曾任「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執行製片(2019-2020)與各項研究案與美術館專案之執行,包含:「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2019)、「春之...

藝術家劉玗的作品《珍奇櫃》一作,講述的是一位十七世紀,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遠行至印尼的植物學家Rumphius,如何在雙眼失明、遭逢各種巨變的狀態下,仍仔細地記錄描繪了印尼安汶島上的各種植物。 透過藝術家親身到安汶和荷蘭兩地所拍攝的紀錄片,循線構築Rumphius及其所處時代的歷史樣貌。究竟為何藝術家要追尋一位失明的歷史人物?在之中,藝術家和Rumphius又是如何透過文獻檔案,一來一往進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呢? 對談人 黃鬱捷 立方計劃空間專案經理,現生活、工作於臺北。研究長期關注臺灣當代藝術展覽/策展歷史、新媒體藝術展演的發展。曾任「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執行製片(2019-2020)與各項研究案與美術館專案之執行,包含:「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2019)、「春之當代夜:亞洲。策展/史 I & II」(2018-2019)、「朗誦/文件:臺北雙年展 1996-2014」(2016-2017)等。策展經歷包含「伏流:1980-2000 臺灣藝術集結與空間-臺北篇」(2021)、「液態之愛」(助理策展人,2020)、「空氣煞車」(共同策展人,2017)。相關文章散見於《藝術家》、《CLABO 實驗波》、《博物館季刊》 等雜誌期刊與網路平臺。 劉玗 (出生於1985年,...

版畫創作團體「印刻部」在本輯節目中與王嘉瑩聊到《你選購我們但我們也是人》這件大型集體創作的故事。因應疫情蔓延而生的防疫舉措,影響著民眾的生活與生計,深受衝擊的底層勞工因為與印刻部的工作坊,開始用藝術的別樣方式為自己發聲。《你選購我們但我們也是人》集結TIWA臺灣國際勞工協會庇護所的23位移工木刻版畫,沒有苦情的敘述,沒有傷感的回憶,大家踩著木板唱唱跳跳做作品,自己的故事自己說,來聽印刻部分享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故事、合作過程的趣事,以及印刻部的組合與發展。 「明日備忘錄」一展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精選之藝術家作品,以此反映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新貌。在全球疫情蔓延之下,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與立方計劃空間邀請超過20個國家的35組策展人提問和重新評估當代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並邀請每組策展人分享一件他們認為當下重要的關鍵藝術作品。本系列節目,特別邀請臺北城南版加入的在地策展人與藝術家組合,以對談的方式,聊聊各自對這場全球疫情的想法和回應,以及分享參展作品背後的創作概念和開展的議題。 對談人 王嘉瑩 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現為立方計劃空間專案執行。關注社會價值、自我意識與身份認同。曾任紐約佩塔・...

出遠門這件事重要嗎?為什麼我們總是需要出去放鬆心情?到底是我們需要遠行,還是其實我們都被影像驅使著?看著街頭與網路上各式的旅遊廣告,疫情期間不能任意出國,待在家裡覺得好悶,打開Google地圖到世界知名景點晃晃好了。 「明日備忘錄」中,張卉欣的作品《這裡與那裡》是沿著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行的集體經驗作為創作的背景,她從旅遊簡介、google地圖等地方搜尋熱門的海邊與城市景點,試著藉由圖庫網站中的風景名勝,探討介於影像、旅遊景點與我們慾望間的關係。 「明日備忘錄」一展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精選之藝術家作品,以此反映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新貌。在全球疫情蔓延之下,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與立方計劃空間邀請超過20個國家的35組策展人提問和重新評估當代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並邀請每組策展人分享一件他們認為當下重要的關鍵藝術作品。本系列節目,特別邀請臺北城南版加入的在地策展人與藝術家組合,以對談的方式,聊聊各自對這場全球疫情的想法和回應,以及分享參展作品背後的創作概念和開展的議題。 對談人 陳韋綸 現生活於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主要從事策展、評論與研究等工作,關注藝術史、影像、媒體文化等面向...

本集臺灣當代藝術穿越劇,邀請到非池中藝術網的資深編輯--陳晞--來打開時光隧道,一起回到80年代的臺灣畫廊。對於臺灣畫廊展覽歷史,有著深入研究的陳晞,將為我們帶來發生在雄獅畫廊的一檔特別的藝術家個展,熊稟明的—「展覽會的觀念—或觀念的展覽」。一位年近60歲的資深藝術家,如何透過一檔個展自我組織,並且拋出許多關於藝術創作和展覽之間的提問,究竟,他想讓觀眾從展覽中,如何認識到他呢?而以書寫展覽藝評為業的陳晞,又是如何透過這個藝術事件,重新思考展覽和策展呢? 關於本系列節目 本節目發想自黃鬱捷於立方7F扭轉盒子系列,策劃的首檔文件展覽「伏流:1980~2000年臺灣當代藝術集結:臺北篇」,展覽中以文獻檔案的方式呈現二十年臺北地區藝術集結和空間的轉變。本節目從一個問題出發:「如果可以復活臺灣當代藝術的某一個事件,你會選擇哪一個?」。試圖從邀請的研究者、藝術家、策展人口中,共寫一部臺灣當代藝術穿越劇。 過去從未是單一維度的,只是我們暫時無法同時身處兩地,無法在選擇一條道路之後,去經驗另外一處小徑的風景。如果說復活(resurgence)代表了重新賦予生命(revive),給予我們再次選擇的機會,那我們是否有機會透過復活藝術事...

任何話題都可以超展開的黃大旺,與心思細密的陳庭榕,兩位同以聲響為主要關注議題的藝術家,一起對談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旅居維也納的臺灣藝術家陳庭榕於2021年回臺進行駐地研究,並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諧波失真—陳庭榕個展」。展覽運用了禁歌及愛國歌曲進行編輯,以八聲道及14個喇叭配置出環繞聲音裝置,並以物件討論關於聲音物質化和聲音武器等議題。因應展覽主題,邀請到噪音演奏者黃大旺與陳庭榕進行對談,就兩人對聲響、音樂和創作的經歷做分享與討論。

臺灣本土劇種-歌仔戲,歷經各時代的不同文化衝擊,一次一次在衝擊中找到生路,不停的轉變反而滋養出更多元的面向與生命力!在此次的節目中,述說歌仔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蛻變,反而開出一朵特別風味的花;另外延伸到歌仔戲文化中,不能侵犯的隱性規則,在這些世代傳承的禁忌下,更突顯的是對歌仔戲文化的無上敬意與尊重。 製作人 董淑婷 舞樂劇團專案製作/演員。師承演藝視雙棲知名表演家-李珞晴老師、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得主-張孟逸老師,專攻旦行;其扮相清麗、聲音悅耳動聽,文武角色皆宜的表演特色加上生動活潑之風格,廣受大眾喜愛。表演經歷包含有舞樂劇團2019年度公演《喻世言情》、基隆市2019年干城里慶祝九九重陽敬老活動《訴情-戲秋香》、臺北市立葫蘆國民小學-2018年兒童藝術節《小精靈的異想世界》、FUN西門-西本願寺2016年藝起來系列活動《情繫‧繫情》;大稻埕戲苑乙班2019年度大戲《倩女幽魂》、大稻埕2017年傳統戲曲嘉年華<驚變>等。製作經歷則包含立方計畫空間-話鼓電臺2020年《廣播歌仔戲節目-打金枝》、2019年《廣播歌仔戲節目-歌仔戲曲調之美》;大稻埕戲苑乙班2019年度大戲《倩女幽魂》、2017年度大戲《白蛇傳》等。 製作團隊 王靜嫻 舞...

123...10
常見問題
  • Himalaya 是什麼?
    喜馬拉雅國際版,Himalaya 是一款有聲書 App,旨在為全球華人的終身學習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全新聽書體驗。成為會員,即可以暢聽站內 100,000+ 海量會員內容。
  • Himalaya VIP 有什麼權益?
    你僅需花費每日低至 0.16 美金,就可以立即暢聽 100,000+ 全球銷量超百萬的暢銷有聲書,每週聽一本爆款新書,還有更多預售新書等著你!另可獲得每月 5 張免費體驗卡贈親友的福利,等同於贈送 1 張年卡的價值。
  • 我怎麼享受免費試用?
    現在訂閱 Himalaya VIP 即可享受至少 7 天的免費試用! 免費試用期內,無需付費即可免費暢聽會員包中的全部內容,包含 100,000+ 全球銷量超百萬的暢銷有聲書,和世界名校教授的原聲英文課程。
  • 我該怎麼使用優惠碼?
    在 Himalaya 首⻚選擇「開啟免費體驗」註冊完成之後, 輸入「優惠碼」選擇申請,支付成功後即可開啟 Himalaya VIP 內容免費暢聽權益!
  • 可以在哪收聽?
    Himalaya 提供你隨時隨地想听就听的服務, 可以下載 Himalaya APP 使用手機享受服務,同時也支持網頁版登陸在電腦上享受暢聽服務。
  • Himalaya VIP 的價格是多少?
    Himalaya VIP 採用連續訂閱的模式,按月訂閱價格為 $11.99/月;按年訂閱價格為 $59.99/年。每天僅需 0.16 美元,讓耳朵隨時隨地步入擁有 100,000+ 書籍你的專屬圖書館。
  • 我不想訂閱了,要如何取消?
    通過網頁端訂閱如何取消?
    你可以 點擊這裡 取消訂閱。 在試用期內取消訂閱,則不會自動續費;如果你已經成功續費後取消訂閱,則下個扣款週期不會自動續費。
    通過手機端訂閱如何取消?
    你可以在iTunes/Apple或Google Play設定中取消訂閱。在試用期到期前48小時取消訂閱,則不會自動續費;如果你已經成功續費後取消訂閱,則下個扣款週期不會自動續費。你可以通過以下連結找到如何取消訂閱的詳細資訊:Apple Store取消訂閱方法  Google Play取消訂閱方法

與Himalaya一起

每天15分鐘
在碎片的時間裡,學習一個知識點;通勤時、家務時、運動時,隨時隨地暢聽
每週1本新書
優選最新最熱暢銷書,資深編輯精心挑選榜單佳作,只聽有價值的好書
每年10大系列
商業財經、歷史文化、親子育兒,同系列好書好課一網打盡,帶你深入探究一個主題
app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