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鼓電臺聲體變狀:具象之門
22min2022 MAY 2
詳細信息
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聲體變狀」一展,試圖回應自錄音技術出現後,人類的聆聽方式如何被大幅改造-被錄製的聲音廣泛運用於聲音創作中,而不透過抽象的記譜工具來演奏,形成了皮耶爾・舍佛 (Pierre Schaeffer) 在1948年所提出的「聲音體」(L'Objet Sonore) 概念。此概念當時被視為作曲與演奏概念的創作革新,顛覆性地再造人與聲音的聆聽關係,同時奠定了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以及當今電子、嘻哈音樂發展的基石。 從黑膠唱片、錄音帶、CD、直至當今的數位軟體、串流媒體,今日聲音體的概念和運用已無所不在地存於日常之中,如電子音樂、電影配樂、乃至嘻哈音樂,皆惠於錄音技術的發展得以大肆放送,並讓聲音得以用一種迷因(Meme)般的方式在傳遞當中變形與再造,形成一個個獨立且具象的個體。此系列節目中,團隊將探討何謂「具象音樂」與「聲音體」,以及它們在科技的演進下,變化出的多樣面貌和應用,從中一窺具象音樂如何在當代改變人類的聽覺感官,形塑出個體獨有的聆聽經驗。 第一輯:具象之門 本系列首集以輕鬆的方式入門,帶領聽眾聆聽具象音樂的名家作品,介紹其發展的歷史脈絡,並同時了解具象音樂的基本概念:何謂具象? 何謂抽象?具象音樂又是如何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