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這里是和觀映像,主營文藝佳片版權引進。
「和觀選片會」是和觀版權同事們的午后會客廳,我們從電影出發,遇見不同的人,與觀點碰撞,為你拆開更多文藝佳片的盲盒。
歡迎訂閱,歡迎勾搭!
小助手微信 Hugoeast2016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早已塵埃落定,但對於行業中形形色色的從業者來說,結束就意味著開始——在戛納所吸收到的珍貴養分悄悄啟發著下一年的耕耘和創造。新的週期中醞釀著無數的新機遇,在總有人年輕著的光影地標處,屬於行業曙光的青年們正在踏上新的旅程。活躍在歐洲的青年策展人做客和觀選片會,輕鬆閒話節展奇遇,暢聊戛納所帶來的策展思考,讓一縷希望氣味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2022年巴黎華語作者電影展& 短片單元 Coming of Age超炫策展進行中敬請期待https://www.allersretoursasso.fr/zh/
新冠大流行后的第三年,和年初在嚴苛的疫情管控下登場的柏林電影節相比,本屆的戛納電影節似乎前所未有地擺脫了疫情管控的陰霾。無論是在電影節日歷上的準點回歸,還是種種防疫措施取消后這座海濱城市的重新沸騰、電影宮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昭示著電影於歐洲的再度復蘇。與之相對的是,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作品、電影人、電影市場、媒體人集體失去主場的一屆戛納電影節。當國內影迷只能隔著屏幕共享這份來自遙遠彼岸的賽博狂歡,籍由外文資訊輾轉窺得電影節全貌,並於中文社交網絡上審視僅僅維系於“中國面孔之湯唯”與“亞洲共同體之韓影”下的眾聲喧嘩,其中的落寞與心酸不言自明。作為版權采購方,我們有幸在戛納電影節期間邀請到了知名電影學者&觀片狂魔胤祥,以及戛納狂熱愛好者,陀螺電影主理人陀螺兩位老師蒞臨和觀辦公室戛納電影宮•北京東城分宮,和辦公室的小夥伴們一起在線上觀看了幾部主競賽片目。密集觀影之后,平行時空里熱鬨的蔚藍海岸盛會也已經是過去式。我們所積累的感悟、疑問與思考,支撐起了這場深刻的討論。·如今的線上觀影為脫離銀幕后的電影進行祛魅同時,這種差異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影片的觀感?甚而進一步影響電影節評獎機制與最終結果?·在...
和觀選片會“戛納夏夜 解暑人生”系列節目上線,重現佳片映后不可多得的美妙交流。第六集(季終集):《蝕》,電影語言的革新永遠正在進行中。選片會有聽友群啦,添加小助手微信進群~獲得第一手更新消息,與主播嘉賓快樂互動,跟進不定時掉落的福利!小助手微信號:Hugoeast2016剪輯&排版 Flo撰文 高美騾馬邦笛播客錄制於4月29日晚法國文化中心《蝕》映后談在蘋果Podcast / 喜馬拉雅/ 小宇宙搜索「和觀選片會」訂閱播客欄目作為無可爭議的現代主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將哲學和美學融為一體,傾注在他的電影作品中。安東尼奧尼在青年時代拍攝過以精神病院為題材的紀錄片,這一經驗使他后來在作品中提倡“內在的寫實主義”。同時,這也預示著他的作品極其關注現代人的精神狀態。《蝕》與《夜》《奇遇》共同構築了意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現代愛情三部曲”。《蝕》講述了一個微妙的愛情故事:憂鬱而多思的維多利亞在交易所邂逅了迷人的經紀人皮耶羅。在這份微妙的情感糾葛中,兩人之間雖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但卻始終無法走入彼此的心。隱藏在背后的復雜關系最終使他們疏遠。《蝕》的背后依舊是他所要傳達出的人文道德危機和精神的空虛。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在影史...
作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德國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維姆·文德斯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佐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他在1987年推出的《柏林蒼穹下》,更是以其超現實的美學表達和深沉的哲思備受讚譽。維姆文德斯生命的真相往往就隱藏在瑣屑的日常生活之中。兩位天使遊弋人間,聆聽疾苦。作壁上觀為人類命運做形而上的思考,是否一定比俯臨人間,貪戀一簞食一瓢飲的生之歡愉更有價值?《柏林蒼穹下》為“存在”這一宏大命題做了最具體而微的注腳。關於《柏林蒼穹下》這部可以從多方面解讀的人文佳作,我們邀請到了前“影評界金城武”肥內與戛納通本通陀螺做客映后。從《柏林蒼穹下》的城市漫遊屬性,到維姆·文德斯曲折的創作歷程,再談到新德國電影四位導演的關聯,也聊到維姆·文德斯與搖滾樂不得不說的深刻聯系...... 《柏林蒼穹下》映后直播實況肥內老師深入淺出,與陀螺在一小時的時長里為我們上了一堂內容詳實,引經據典,脈絡清晰,生動深刻的維姆·文德斯解讀大師課。我們思考再三,整理本次映后的全文與音頻節目一同發布,希望這堂大師課充實的內容能夠帶給大家深刻的滋養!和觀選片會有幸能通過電波記錄擁有深刻回響的交流——關於《柏林蒼穹下》:讀懂維姆·...
怪才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在2015年奉上的《龍蝦》,以一則反烏托邦寓言在未來世界分隔出兩座隔河相望的圍城,此岸門前掛著“單身該死”,彼岸則大書“愛情有罪”。和觀選片會“戛納夏夜 解暑人生”系列節目上線,重現佳片映后不可多得的美妙交流。第四集,關於《龍蝦》——當科幻遇上社會學,真實與電影的關系開始變得復雜?剪輯&撰文&排版 Flo播客錄制於4月27日晚《龍蝦》映后談 5月17日,是2022年戛納電影節開幕的日子。以《楚門的世界》為藍本所設計出的巨幅藍色海報掛上了電影宮,與蔚藍海岸的天空融為一體。戛納電影節試圖再次討論真實的概念:“《楚門的世界》是柏拉圖洞穴的現代反映,關鍵性的場景敦促觀眾不僅要體驗現實與對現實的表現描繪之間的邊界,還要在操縱和宣泄之間思考虛構的力量。”真實與電影的關系從來都相伴纏繞。通過在或照搬現實或純粹虛構的框架中自圓其說,電影渴求得到觀者們如同面對真實狀況一般的徹底投入和全情觸動,就像渴求戀人的熱吻。在渴求的驅使下,反烏托邦類型正在遇到全盛時代。電影創作者們將一切視為可使用的工具:對愛情,親情,友情的追逐、社會結構的演變、個人意志與社會規則的衝突...... 真實的一切都在成為故事產生的養料。...
很長時間以來,《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華語電影中一個頗為獨特的存在,兩級分立的評價共同結構著影片及其導演畢贛身后的迷影圖景。這一方面自然是他以足夠驚世駭俗的 3D 長鏡頭和極富詩意的影像風格完美承繼了塔式電影的衣缽,另一方面,則是在對敘事時間的重新排列組合中再造謎題、幻夢與記憶。羅紘武找到的女人究竟是萬綺雯、凱珍還是母親,或者,萬綺雯究竟存不存在?凱里之行没有終點,電影也没有給出答案,他是時間里的遊蕩者,試圖為一份並不真切的記憶找到存在的支點。王垚老師主持、電影策展人沙丹老師及京圈兒第一名嘴鸚鵡史航線上掰頭,讓我們一起聽三位老師共話夢中人,共論影中事!內容提要00:58 在《堅強的理由》中走進《地球最后的夜晚》,有名嘴史航X沙丹X王垚相伴!08:40 少了3D,如同美女卸妝史航:這次放映是没有3D的。就像《康熙來了》里面的“卸妝單元”,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確認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女孩子。09:24 戛納首映凡爾賽時間王垚:因為聽不太懂凱里話,基本上算是看了一部外語片。這個長鏡頭在戛納炸了,所有人都在誇。結果最后什麼獎都没得。14:25 第二遍看,我很舒服史航:我想先說一個更宏觀的話,現在中國電影就適合宏觀著談。電影不是社...
《流浪的迪潘》在2015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擊敗了主競賽單元勢頭強勁的話題之作《龍蝦》與東方大師侯孝賢載入影史的傑作《聶隱娘》,摘走了每年戛納只一片的金棕櫚葉。有人說這是戛納最具有電影節流水線氣質的金棕櫚獎得主,也有人覺得這依然代表了雅克·歐迪亞世界一流創作者對於當時當下世界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關照。這兩種站在不同角度卻從同一方向解讀的聲音,將問題的重點都落在了《流浪的迪潘》的現實主義屬性上。雅克·歐迪亞用跟以往作品對比起來最不類型化的方法構建了一個紮實的故事框架。雖然故事的主角配置與《小偷家族》無出其右,圍繞一對冒牌父母與别人家孩子組成的非正常家庭,但內核卻更加深沉,且具有極強的國際視野。斯里蘭卡內戰已經快要結束,無數難民等待著離開這片被戰火摧殘的土地。為了更容易申請政治庇護,年輕的女人雅麗妮找到了曾經效力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戰士迪潘,佯裝成9歲孤兒伊萊婭的父母,獲得了“一家三口“在法國巴黎近郊開始新生活的機會。然而我們都知道,快樂幸福的生活不會輕易銜接在苦難之后。巴黎近郊的生活並不輕鬆,依然需要遵守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處處暗藏著威脅和衝突。他們歷經困難,他們遠道而來,可是”此處並非天堂“。“没...
法國電影尤其熱衷於呈現破裂、不穩定和暴虐的情愛關系。這並不是說法國的情愛關系更成問題,只是他們比任何其他文化都更有興趣深入研究兩性關系從締結到瓦解的個中細節與細微感受。《我的國王》就是如此,麥溫在其中描繪了一段本不該開始的有毒的關系,描繪了一個深陷其中,深受其苦的女性形象。以上的這些元素理應會令旁觀者感到不安與困惑,但麥溫用其出色的調度與刻畫,在愛意蔓延的時刻讓旁觀者漸漸淪陷為當局者——在愛情的城池里,電光火石的激情發生之時,理智就已消散。除了臣服於國王,我們再無他法。電影《我的國王》劇照這個故事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是一個女人跌跌撞撞掙脫情愛糾葛的漫長歷程。當伴侶逐漸在脫去風流倜儻的外衣,露出癮君子和負債者的真實面貌,一邊濫情一邊無情、專橫且殘暴的在情愛關系里用儘PUA與Gaslighting的手段,這個女人解脫的過程自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戛納的官網上為《我的國王》這樣標注:它擁有一個“精簡震撼”的電影標題,探討一個恒久痛苦的問題:“是否該陷入毀滅性的愛中?”電影《我的國王》劇照麥溫並不介意將這份痛苦呈現得詳細而赤裸。相反,在如此坦誠的推進中,我們放棄了對真偽的求證,對性别制衡的深究,對罪過的...
策劃&剪輯&編輯&排版 Flo播客錄制於北京三克映畫三里屯店3月18日《最后探戈》主題放映映后談在蘋果Podcast / 喜馬拉雅/ 小宇宙搜索「和觀選片會」訂閱播客欄目作為豆瓣評分達8.8的高分佳作,《最后探戈》是和觀佳片中叫好又叫座的常青樹。這部由傑門·克拉爾執導,維姆·文德斯監制的紀錄片講述了阿根廷傳奇探戈舞者瑪利亞(Maria Nieves Rego)和胡安(Juan Carlos Copes)的生平和愛情故事。兩人少時相逢於舞場,情竇初開;青年時共舞天下,炙熱狂烈;中年時互生嫌隙,飽嘗背叛與離分;老年時分道揚鑣,曲終人散,世上再無傳奇搭檔瑪利亞與胡安。在傳統人物傳記片側重對歷史影像、人物訪談的挖掘基礎之上,還以青、中年兩組探戈演員的舞臺搬演,完成了對瑪利亞和胡安五十年愛恨糾葛的動情拆解。越過歷史長河,演員們與耄耋之年的瑪利亞、胡安重新於鏡頭前對話、演繹、呈現。影中見影,銀幕第四面牆就此打破。觀眾也在歷史與當下、現實與隱喻的循環往復中被嵌入真實與虛幻相生的舞臺情緒與敘事迷思。3月北京的雪夜,《最后探戈》於北京三克映畫三里屯店遇見了最可愛的觀眾。我們在故事中徜徉,在銀幕外交談后起舞。和觀選片會長久以來想要達成的企劃終於有了回響,用電波...
正在熱映的電影《暑期何漫漫》講述的是一個遠去時代下與我們近在咫尺的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我國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正好進入到“小升初”的階段。某縣城里雙職工家庭的獨生子陳小進為了打發掉獨自一人在家的漫長暑假,做出了種種“努力”。於是,在他身上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又回味悠長的故事。導演波人是個挺有趣的人,從譯者到導演,又在當下得到了兩種身份的並通。這“跳蚤”一樣地職業生涯給了他開闊的視野。翻譯《鼠疫》的時候,他思考如何讓當下的語言見證時代;但拍攝《暑期何漫漫》的時候,他卻總在想以前的事兒——這是80后“在回憶中修補童年”的機會。《暑期何漫漫》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但它所擁有的真誠與動人是這個時代稀缺的產物。在這段故事中,調皮靈動的小鬼頭想儘辦法打發漫漫暑期是故事的表層。它包裹著我們對於諸如“獨生子女滯后的孤獨感”、“城鎮化時代野趣的丟失”、“過度保護欲中成長的一代”等時代關鍵詞的見證與淺淺思索。這個故事就像是媽媽包的包子,適度的思考是一顆汁水豐富的內餡,當我們將它與外皮包裹的童真童趣一口咬下,時光機便即刻出發,睜眼就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小時候。我們誠邀大家走進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在它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