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講人:韓偉(播音指導、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省級廣播電視臺節目制作人、河北省朗誦協會副秘書長)
《左傳》既是一部歷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學巨著。
今人聽之,不僅得以一覽千年前週政漸衰,群雄逐鹿,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
其簡練嚴謹,又不乏細致生動的筆調語辭,於聽眾而言,亦必是一種美的享受。

《左傳》發刊詞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極大影響的先秦“六經”之中,《春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相傳為孔子所修訂,是中國第一部編年簡史。《春秋》的記事,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開始,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結束,按照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這十二公的次序來記載共記242年間的歷史大事。但是,《春秋》經文隱晦難曉,又蘊含褒貶,所以又有了“解經”的“《春秋》三傳”,這就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左傳》大約成書於戰國中前期,其作者據司馬遷《十二諸侯年表序》中的記載是左丘明。在《春秋》三傳之中,《公羊傳》和《穀梁傳》是以義理解說《春秋》的,而《左傳》則是以史料闡述《春秋》的,所以《左傳》又是一部歷史著作。《左傳》自成書之后,便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歷史著作,《春秋》的記事過於簡潔,許多事件只有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事與事之間只是機械地按年、月、日編排,很難從中了解事件的整個過程和具體內容。《左傳》則不同。《左傳》的記事內容、取材範圍和描寫的社會面都要比《春秋》豐富和廣闊得多。它博采舊文簡冊,以及流傳在口頭上的歷史傳說,詳細地反映了春秋時期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
【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經】1.1 元年春王正月。1.2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1.3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1.4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1.5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1.6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1.7 公子益師卒。
【傳】1.1 元年春王週正月。不書即位,攝也。1.2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1.3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1.4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薑氏欲之,焉辟害?”對曰:“薑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
1.5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禮也。1.6 八月,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1.7 有蜚。不為災,亦不書。1.8 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1.9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臨,故不書。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大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1.10 衛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1.11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衛人為之伐鄭,取廩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請師於邾。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及邾人、鄭人盟於翼。不書,非公命也。1.12 新作南門。不書,亦非公命也。1.13 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1.14 眾父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經】3.1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3.2 三月庚戌,天王崩。3.3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3.4 秋,武氏子來求賻。3.5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3.6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3.7 癸未,葬宋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