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不止是書上的文字,亦不止是吟詠的聲音,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本節目把詩歌與城市、時代相結合,倘若畫一張唐代洛陽詩歌文學的示意圖,文學史的面向就是一條橫向延伸的時間軸線,而空間呈現的面向就是縱向布列的軸線。我們的節目努力做到兩者的寧靜與調和。
本節目從隋唐洛陽市開始,對洛陽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寫”,繼而轉入城市史、文學史、制度史的橫向軸線,嘗試破解唐詩得以繁榮的原因,回溯詩歌文學在隋唐之際的演變軌跡,探尋古都洛陽隱藏的文化密碼。后半部分落腳於具體的人與事,將唐代著名詩人的詩歌作品與歷史事件穿插敘述,以詩人生活行跡與地理空間彼此印證,使讀者宛如夢回大唐洛陽,經歷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學遊賞之旅。
隨后轉向城市本身,從都城週邊的驛道、離宮至城內的宮闕、河道橋梁、里坊與寺院,囊括了唐代洛陽大部分的地標名勝,結合這些地標上留存至今的文化遺跡、歷史記載與傳說,描畫出一幅立體、浪漫、瑰麗的古都畫卷。繼而筆致從城市空間轉入歲時節氣、造園、麗人與花卉等主題,從大量風格各異的詠洛詩入手,生動展現了唐代洛陽城市生活的諸面相。字里行間既充滿了詩歌文學的風雅趣味,也流動著洛陽唐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光影。
瞻彼洛矣 《詩經》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名都篇 曹植 〔兩漢〕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落日悵望 謝朓 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陰,高枕東窗下。 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 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 已傷歸暮客,復思離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陽社。 範廣州室聯句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别。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範雲作) 濛濛夕煙起,奄奄殘暉滅。 非君愛滿堂,寧我安車轍。(何遜續) 無題(真的是查不到題目) 沈滿願 征人久離别,故國音塵絕。 夢里洛陽花,覺來蔥嶺雪。
乾道變化,陰陽所以消息,沿創不同,生靈所以順敘。若使天意不變,施化何以成四時,人事不易,為政何以厘萬姓!《易》不雲乎:「通其變,使民不倦」;「變則通,通則久」。「有德則可久,有功則可大。」朕又聞之,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是故姬邑兩週,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湯后之業。若不因人順天,功業見乎變,愛人治國者可不謂然歟!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創茲懷、雒,日復一日,越暨於今。念茲在茲,興言感哽!朕肅膺寶歷,纂臨萬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今者漢王諒悖逆,毒被山東,遂使州縣或淪非所。此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以並州移居復在河南。週遷殷人,意在於此。況復南服遐遠,東夏殷人,因機順動,今也其時。群司百辟,僉諧厥議。但成週墟脊,弗堪葺宇。今可於伊、洛營建東京,便即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也。夫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棟下宇,足避風露,高臺廣廈,豈曰適形。故《傳》雲:「儉,德之共;侈,惡之大。」宣尼有雲:「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