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深度京滬老人,奔向小城降維養老
20min2024 MAY 16
詳細信息
2022年初,李淑芳的丈夫突發腦梗。隨后近一年時間,李淑芳都陪著丈夫在康復治療中度過。但在2022年底,因遇上醫療資源緊張,丈夫在醫院的康復治療無法持續。即使家中請保姆進行24小時護理,丈夫的護理效果依舊不佳。 百般無奈下,她給子女提供了兩個選項:要麼由子女繼承房子並主動承擔老人護理生活,要麼把房子賣掉來支付入住養老機構費用,子女選擇了后者。 短短幾天內,李淑芳賣掉了北京海澱區的學區房,隨后拿著這筆錢和丈夫前往位於廣西南寧的養老社區。 在一線城市,跨城養老模式,正逐漸受到老年人群體的認可和青睞。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養老機構收住京津戶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區養老的京津戶籍老人接近4萬人,京津戶籍老人到河北旅居養老達59萬人次。2023年,上海市官方一項針對近3萬名上海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顯示,19%的本市戶籍老人有一定的異地養老或康養意願。 拿著一線城市的退休金,選擇異地養老的一些老人,在三、四線城市中成為了中高收入人群。《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監測統計調查制度》顯示,2020年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平均待遇為57348元/年(4779元/月),此數據為2020年上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