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九點半FM|睡前陪你讀書|心靈滋養從小就缺愛的人,一生都在戒這3種癮
15min3 d ago
詳細信息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長大后拚命吃;小時候不讓買的玩具,長大后瘋狂收集;小時候没有新衣服穿,長大后天天買衣服;小時候在家里“缺愛”,長大后就在關系中拚命付出愛或者索取愛...... 那些童年時我們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仿佛成了我們一生的執念。 於是,當我們長大有了獨立能力后,就會慷慨“宴請”小時候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這種行為被稱作童年報復性補償: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內心需求被長期唿視、抑制,就可能形成心理創傷,長大后就會想儘辦法不斷彌補童年的缺失,來填滿內心的匱乏感。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童年報復性補償行為。 讓我們一起回到童年,抱抱那個無助的自己,然后用更好的方式愛自己。 為什麼會出現“童年報復性補償行為”?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 “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 童年報復性補償行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是指成年人在行為上表現出對童年時期所經歷的不公、壓抑、限制等負面經歷的彌補和平衡。 其通常表現為過度的、不成比例的行為,如支配控制、追求完美、吸引關注、反叛等。 那麼,為什麼成年人會出現這種補償行為呢? 德國格式塔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