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30這一年
15min2020 JUL 21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Deer的30歲感言:幾週前,當展展提議要在我生日這期節目中采訪我的前男友……“聽起來……似乎挺好玩兒的!”講真,除了“好玩兒”以外,我確實也想從這個特别的視角中“看到”自己。過去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保留下來的多是一些美好的部分。我必須承認,儘管馬不停蹄地談了十多年各式各樣轟轟烈烈的戀愛,但對於“親密關系”,或是作為“戀人”這個角色,曾經的自己是麻木的、缺乏思考的,自認為是一個“糟糕"的戀人。反思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因為一段短暫的戀情。很奇妙,逼近30歲的時候,那些隱藏在海面下的危險角落,自然地浮現,讓人不得不直面。在這段戀情中,我首次體驗到了被徹底的否定。這種否定讓我對“付出和索取”、“自我和邊界”這些議題,產生了全新的認知。我才發現,曾經的親密關系里,我全然地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的。那麼,會有ex願意接受采訪嗎?恰巧那段時間,英國留學期間的ex Nic聯系了我,他目前在非洲工作,因為疫情被困在當地。為了安撫員工,他所在的國企辦了一個線上唱歌比賽,他作為選手找我拉票,彼此閒聊了幾句。如他所言,我們大體上不是一類人,這段戀情的開始也有些勉強。后來作為朋友的關系,反而自在很多。我從來不覺得,戀人分手以后就必須斷絕來往,那是對人類的情感和關系的可能性和多樣性的狹隘否定。儘管如此,在聯系幾個不同階段ex接受采訪的過程中,對於我唐突的請求,如果給某些ex造成了不適,我真的很抱歉,被拒絕也是情理之中的。起初我還跟展展抱怨過,“他們怎麼都變得那麼無聊了“。但帶著“邊界感”這個視角,我真的應該敲醒自己,去尊重和理解他人……以及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你算什麼,别人不用過自己的日子嗎)?這大概就是一種成長吧,希望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和他人的邊界內外遊刃有余。感恩大學時代短暫在一起的ex希哥的友情出場和花式讚美。以至於展展采訪完難以置信地問我,啊,Deer原來你才是藍盈瑩!其實,大學時代做的那些事兒,對我來說,幾乎都是快樂地嘗試,完全没有妨礙我的玩耍和戀愛啊。大學決定提前畢業,一年念完研究生,本質的目的是為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探索、選擇和精進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很清楚自己想嘗試的東西太多。當然也有一部分理由是,那時候的我没有放棄迎合父母的期待,在30歲以前,結婚,擁有自己的家庭甚至孩子。抱著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的心情,開始這場遊戲。但,一旦進入其中,你就會發現由不得自己。於是我不斷拋棄預設,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這個版本。這當然不是最完美的符合眾人期待的版本,但我知道我不能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著。所以不如忘記進度條這回事兒吧,這種探索還得持續下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