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30這一年
41min2020 JUL 21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大家好,這里是《我們30這一年》,我是Deer。夏天以來,“朱朝陽”、“張東升”這兩個名字伴隨著《隱秘的角落》的熱播被不斷討論。即便没有看完這部劇,相信大家也都大概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對我來說,這是一部少有能夠追完的劇集,不僅僅因為它的層層懸疑以及審美體驗,這部作品帶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對朱朝陽的共鳴。那個潮濕仿佛能聞到海水鹹味的寧市,在原著作者的紫金陳的《壞孩子》里,以我的家鄉寧波為原型構建起來。在讀原著時,我的感受更加強烈,朱朝陽仿佛就是鄰居家常見的那個孩子,我在他那麼大的時候也在看《還珠格格》。根據我對我們那代人的觀察,缺位的父親和擰巴的母親是一個家庭相當常見的配置,現在或許也是。和朱朝陽最大的不同,或許只是少了些智商。有没有一種可能,我們不作惡只是能力所限,或是没有遇到那樣的契機罷了?本期節目的嘉賓萱萱和我一樣,從表面上看,都是“好孩子”,甚至因為“成績好”,而被默認與那些違反校園紀律的行為劃清界限。然而在無意識之中,我們加入甚至主導了霸淩他人,與此同時,“當年是有正義感的人“,我們依然堅信自己的人格高尚。對嘉賓之一的建峰而言,“父母是莫名其妙來管他的陌生人”。他和朱朝陽一樣渴望得到父親的愛,無奈面對母親無儘的抱怨。換過6、7個寄養家庭的他,為了討好那些暫時的撫養者,幼年時期便帶上了面具。成年以后,對他來說,“試圖成為好孩子”反而成為了一種虛偽的“惡行”。建峰曾經的世界里,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有一個眼睛在審視我的所有行為,我必須在他注視我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好,然后來博取各種各樣的好處,比如說一些優待,比如更多的自由的空間,或者更小時候的那顆糖果。你必須得壓抑自己的情緒,你是在做表演,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是在做表演。”在我看來,當一個孩子無法做真實的自己,這是最可怕的事情。但這恰恰是無法選擇的。戴上面具容易,脫下面具卻很難。但,一定會有辦法的。【收聽指南】00:00~1:15 開場,介紹本期嘉賓——“溫州朱朝陽”建峰與“江蘇孫普普”萱萱1:15~3:15 寄養在别人家,建峰小學時就給自己“戴上了面具”3:15~5:15 幼年時,那一刻,萱萱意識到在父母面前無法做真實的自己5:15~10:20 經歷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展展“看臉色是生存技能“10:20~13:25 同樣成績優秀,展展和建峰也像朱朝陽一樣被孤立13:25~14:50 初中時候的萱萱竟然像嚴良一樣,直白叛逆14:50~17:55 少年時代內心的陰暗面:好學生萱萱在考場上的荒誕行為17:55~22:50 少年時代內心的陰暗面:萱萱和Deer“無意識”霸淩班上的女生22:40~29:00 Deer分享初中戲劇性被“霸淩”故事:女性的友誼是如何破滅的29:00~32:50 “我的人生就像偷來的一樣”,展展幾乎誤入歧途32:50~38:30 怎樣成為真實的自己?建峰的困惑38:30~ending 一起唱《小白船》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