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教練新書 <<減法訓練>> 七折預購優惠連結 https://reurl.cc/moO6yM 你們知道臺灣曾經有選手跟 Robbie McEwen 和 Stuard O'Grady 比過場地世界錦標賽,而且跟 Jan Ullrich 比過公路世界錦標賽嗎?這麼樣一號謎樣人物,原來就是當年「單車身活」雜誌的總編,張壽生 「瘦身是我的名字,單車是我的生活」這句話,可謂是生哥這輩子的完美寫照。從自由車國手、自費旅美,從世錦賽比到環臺賽,再當平面記者,跨足電視講評,最後成為 podcaster;然後又在將近五十歲的年紀,才靠著運動和飲食,把破百的體重減到顛峰的63公斤... 他的故事充滿驚奇。 以前都是看生哥在寫報導;今天,換我們報導這位資深媒體人的故事。 PS: 節目中廖教練所提到的電影「銀色快手」是口誤,應為1985年的「壯志奪標」(American Flyers)
廖教練碎碎唸 Vol. 35 -- You Are (Not) the Best by SSE 訓練漫談
遠端開課表的訓練,有新名額開放囉! 有意願加入者歡迎寄信至 sse.interaction@gmail.com 這輯我們要來聊聊怎樣測得最大心跳 與如何使用最大心跳來訂定耐力訓練的強度區間 比較屬於一些應用面的小提醒 至於各個強度區間分別代表什麼生理意義? 以及練那個區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則歡迎回頭參考 #SSE訓練漫談 的第三季第六集 「耐力訓練,強度區間很重要」 https://soundcloud.com/interaction-fitness-ltd/s3e06
這輯又換人主持囉! 輪到神秘小幫手訪問廖教練 這代表著什麼呢~ 沒錯!廖教練靈感枯竭,沒招了! (欸不是... 你這樣講對嗎?) 本次我們探討的是一些運動/健身小知識 看看每天 (被迫) 耳濡目染的小幫手 有沒有辦法正確 get 到廖教練想傳達的觀念呢? If not... 教練我就把節目收起來不做了啦 PS: 廖教練在節目中 把拿過環法總冠軍的「湯瑪士小火車」 Geraint Thomas 名字記錯, 講成 Graham Thomas... 威爾斯、蘇格蘭傻傻分不清楚
本輯要來談談骨頭的訓練 先讓大家猜一個: 鐵人三項選手和自行車選手,誰的骨頭比較健康? 另外已經有骨質疏鬆的人,該要如何強化 以及格鬥選手的小腿要如何預防疲勞性骨折? 【參考資料:四種耐力型運動的骨密度分析】 https://bit.ly/ACSM_Bone_Health
運動時間要持續多久才有效? 這要看你所謂的「有效」到底是什麼意思 此外,最重要的強度若沒有界定 所有的討論都是白搭 比方說如果是以不怎麼好動的一般人來說 自己動15分鐘... 我覺得不行 但如果你跟著我練,10分鐘也能讓你很有效
這週講的內容... 是一個很大的主題! 我也不知道自己說得好不好? 除此之外, 還有新手教練問說我都去哪裡蒐集有關訓練的知識 也都一併收錄在本週的碎碎唸 QA
這次要跟大家講講故事 四年前那個異常炎熱的週日午後, 某一個神經病 在新竹的十八尖山自由車場...
本次呼應時事, 討論在法國諾曼地舉辦的「世界中學運動會」 稍稍「抒發」我做 podcast 的心得以及對社群媒體的看法 最後分享一下如何以強化 #運動表現 為前提的背肌訓練
本輯來賓是部落格 健身醫.二三事 的作者 目前任職於天母力康的卓醫師 之前我的肩鎖關節韌帶受傷時 就是被他掃超音波抓出來的 也挨了幾針貴鬆鬆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 節目內容聊了: 老人做大重量訓練 運動員傷後回場的流程 在診間裡碰過最奇葩的傷勢有哪些 光針對疼痛做處置會不會唿略問題 增生療法的原理 以及醫生自己身上又有哪些地方壞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