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易|易經入門之系辭-精讀南懷瑾南懷瑾|易經系傳-225.醫世的學問
3min2018 NOV 18
詳細信息
醫世的學問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週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耶?第七章談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中憂患乎”?這里說“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週之盛德邪“!孔子研究《易經》認為,《易經》的學問最發達的時候,也就是殷朝末年、週朝革命的時候。最為興盛是文王坐牢時候的著作,因此才叫《週易》。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始終,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是故其辭危”,所以它用的辭句都是真話,實實在在的直言。危是直言不阿的意思,當然也含有危險的意思在內,在這時砂完全作危險講。“危者使平”,下面的道理是要求天下太平。“易者使傾”,易就是變動,變動中容易倒下來。不希望他倒下來,便要把它扶持起來。“其道甚大”,所以就歷史來講,這里邊包藏的學問非常的大。“百物大廢,懼以始終”,文王研究《易經》所得的結論,也就是這八個字。所謂“百物不廢”,就是一切萬物之間互相都有一種關系存在。但是在一點很重要的是:人與天地萬物之間時時都要謹慎小心,這就叫做戒慎恐懼。宗教家所講的“戒”,並不是條文,隨時小心就是戒,做人要隨時在戒慎恐懼中。儒家的學說就在發揮這四個字的道理。“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戒、慎、恐、懼,並不是要我們終日生活在恐怖害怕中。如果那樣,這個日子便活不下去了。事實上,也用不著這樣。“其要無咎”,自己心中寂然不動,永遠是太平的,“此之謂易之道也”。《易經》所告訴我們《易經》的道理,就是這樣。這一章的文字很容易懂,很淺易明白。換言之,就是帝王領導學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只有兩句話,就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傾”,這就是最高的帝王領導學,使不平的能夠平,使要倒的國家社會不要倒。這個中間的道理、學問、方法,“其道甚大”,大太多了。“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這就是處處做到没有毛病,能夠做到没有毛病,“其道甚大”,這個中間的學問太大了。所以后人稱《易經》的學問是醫世之學,道理就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