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薦|莊子之窮:貧也,非憊也(上)
各位好,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次我們說了莊子生平的一些主要的內容,現在我們來繼續介紹一下,莊子這個人的生平特點。
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莊子的生平特點的話,那我覺得最適合的是窮、傲、博和情。這四個字蘊含了什麼具體的內容呢?我們一個一個地具體來講。
從頭說起,先來說第一個字窮,莊子這個人是真窮,倒不是裝窮。前面我們講的內容大家還記得,莊子是做漆園吏,小的公務員,到后來也不干了,辭職了,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你不做官那就還有一條路,就是去教學生,像孔子一樣,但人家孔子帶了多少學生?三千弟子。
其中有大俠客子路,孔子經常遊學遇到一些危險,子路徒手可以搏虎,有什麼危險,有子路衛護料也無妨。有大富翁子貢,有經濟來源。還有兩個口才非常的出色的人,一個就是剛才說到的子貢,還有一個就是大家熟悉的宰我,白天睡覺那個,宰予晝寢,予也就是我的意思。
這兩個人口才極好 外交能力極高,所以孔子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有學生衝鋒在前,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處理這些雜事。
莊子不一樣,我們從文章里邊,大概只看到過莊子一個學生的名字,估計帶的學生也不多,你說帶學生收入也不多,這生活就出了問題了,經常窮得靠編草鞋,貼補家用。我剛才有一句話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說莊子是真窮不是裝窮,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什麼呢?
因為在中國文化中有一個潛規則,大家都認為這人窮,才能夠把文章寫得更好,把詩寫得更好,詩至窮而后工,工整的工,所以很多人為了讓别人認為自己這文章,詩寫得好,裝窮。有的還裝淒慘,這個事常見。
莊子不一樣,莊子是真窮,我們來看一下《史記》里邊關於莊子窮的形象的描述,說有一次莊子去見魏王,也就是魏惠王,莊子衣大布而補之。穿了一個破破爛爛的大衣服,上面打滿了補丁,補丁摞補丁,正緳系履而過魏王。大家注意這個緳的寫法,也有一個系字的部分,它也屬於這個頭,就是麻繩。
為什麼這時候見魏王要系一下鞋帶呢,一個,恐怕這鞋帶斷了,見魏王系一下。另外一個,既然見王了,把自己的鞋也正一下,都可以說得過去,我還是覺得前面那好,見魏王時候一看鞋帶也斷了,把鞋帶系好。然后見過魏王,魏王上下打量一下莊子,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先生你怎麼這麼窮,這麼潦倒啊。憊,疲憊,潦倒,先生你怎麼這麼潦倒。
莊子曰,貧也,非憊也,莊子就說大王啊,我窮是窮,但我不潦倒,不疲憊潦倒,這個里邊就做了一個分割,貧是什麼?那是外表,如果你精神也潦倒,那就感覺到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對莊子而言。
所以莊子就說,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說我們這些知識分子,有道德而不能夠去踐行,那精神會感覺到潦倒。衣弊履穿,貧也,你看我現在衣服也破,鞋也破。穿的這個鞋也不像樣子,這只是窮啊,非憊也,不是潦倒。
我覺得莊子分類分得挺好,普希金講過一句話,王子即使穿上襤褸的衣衫,也掩蓋不住高貴的本色,所以有的時候人的外表,這衣服穿得怎麼樣,並不代表著人的內心的精神世界。所以莊子把外在的這個形象的貧窮,衣衫襤褸,和內在的精神的貧窮,疲憊潦倒,做了一個很好的分割。
然后莊子就講,為什麼會這樣,你不是問我為什麼會這個樣子,穿的這衣服都這個樣子,為什麼是這種窮的樣子,此所謂非遭時也。我們經常講一句話,時也命也,所以莊子也講,現在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衣服也是破的鞋也是這樣破的,我没有遇到好時候,没有遇到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