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薦|莊子之窮:貧也,非憊也(中)
下面是莊子講話的特色,王獨不見夫騰猿乎。說大王,你難道没見過那個騰躍的靈巧的猿猴嗎?如果它得到了一些高大的樹,比如說楠樹,比如說梓樹,比如說豫樹,比如說樟樹,這些都是高大的樹的代表,如果這猿猴得到了這高大的樹,你看它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它騰高跳躍,掛在那個樹的伸展出來的枝丫上,它就像這森林中的王,顯得那麼樣的自信,那麼樣的靈巧。你弄一些好的,水平最高的弓箭手,比如說后羿,比如說蓬蒙,你也不能夠輕視它,你這些人射箭射的水平高,但是你要射這猴子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們有這個好的空間,得到了些大樹,你奈何不了它。
現在莊子開始說反面,假如得到的不是這些樹呢?得到的是一些什麼樹呢,柘樹、棘樹、枳樹、枸樹,這些東西,大家知道古人太聰明了,古人有時候寫一些東西,用一些偏旁讓大家感覺到它那種形象,比如說有人寫了一首詩,你都不知道他那詩是什麼意思,但是只看他這七個字前面都是魚,你就知道好像那個水里面的魚,蜂擁而出一樣,這也一樣,你看這里邊的,這四種樹其實都是灌木,雜七雜八的灌木,柘樹、荊棘樹,還有南橘北枳的那個枳樹,還有像這個枸樹這些東西都長滿了,屬於灌木叢。
這猿猴水平再高,它到這兒你看它什麼樣子,危行側視,小心謹慎的,兩邊看下别有什麼東西刮著自己,振動悼栗,心里邊翻動不安,戰戰兢兢,就是落到這個地方。所以莊子就說,現在,它的這個身體靈巧這些本事,也變得施展不開了,也不柔軟了。
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地方不好,處的地方不對,不方便,不靈便,就没有辦法施展它的本事了。所以我們經常講環境決定人,對於自然界來講,這種情況更明顯,你猴子再有本事,現在都讓你在灌木叢中你跳一下試試,未足以逞其能也,這就是莊子舉的這個類比。
這個類比完了,莊子就講,現在是一種什麼情況呢?今處昏上亂相之間,現在上邊這些人,當官這些人,昏亂,做事不明,所以在這個時候,而欲無憊,奚可得邪?因為這個時候,道德就不行了,不能夠去踐行了,這個時候要讓他無憊,不疲憊,不潦倒,哪里能夠得到?奚可得邪?
當然從上面的句子來講,我們覺得這個意思,應該說莊子有兩層意思,一個意思就是說,你看現在這種情況,一個有道之人不貧,不可能。第二個,有道之人,感覺到內心的,也會感覺到很焦灼,因為道德不得踐行,想要讓這個很好地踐行那也是得不到的,所以莊子就說此比干之見剖心征也夫,這就像比干當初為了明志,給紂王剖心以表達心跡一樣,這不是一樣的意思,無可奈何的時候,你用這種方式,也只是表達一下自己的這個志向心意而已,並不能夠發揮太大的作用。
意思就說,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而處在這個時代,正是一個處勢不便的時代,所以像我莊子這人,雖然有大的本事,也不免落於這種貧,甚至有的時候憊這個狀態。當然,作為莊子本身一開始就講,他還是保持內心的這種精神豐富的世界的,所以他會說,貧也,非憊也。
所以我們說,一,莊子窮這一點没有問題。第二個,莊子在這個窮的基礎上,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內心的信念,哪怕是很多人在這個時代,都已經放棄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但莊子依然會保持自己的這樣的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對自由的向往,這是我們通過一段材料來看莊子窮, 衣大布而補之。
當然 最能夠體現莊子這種窮,並且在這種窮的之中還堅持自己理想的,我們來看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