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3種提問方式教你如何問出好的問題 | 精準提問的力量
上完這一共14天的綫上密集培訓之後,你的思維和心態將會有質的提升,也具備各種有效的方法來應對生活以及工作上的挑戰,擺脫膠著人生。
《精準提問的力量》作者名叫法蘭克.賽斯諾,過去是一位CNN的資深記者以及當家主持人,他發現成功人士善用提問來完成各種任務,因此總結出11種提問類型收錄在本書中,而我今天會和大家分享其中3個,分別是任務型、同理型以及遺產型提問。
任務型提問
當我們要求別人做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的時候,比如說籌劃社區活動、呼籲響應環保對抗全球暖化、一起聯手創業等等,可能會遭受到對方的拒絕,或者是配合的意願程度不大,這是因爲我們的要求可能不符合他的價值觀,認爲做了並不會給他帶來什麽樣的好處,所以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任務型提問”,來找出你和對方一致的目標,建造使命感,讓別人心甘情願加入你或幫助你。
具體步驟有3個:
第一,找出對方的價值觀
第二,設立共同目標
第三,雙方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舉個例子來説:你是個愛狗人士,想要為流浪狗狗做點什麽,可是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就必須尋求身邊人的幫助。
這時候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出對方的價值觀,比如:
”請問是什麽驅使你去老人院當義工呢?這對你有什麽樣的意義?“
”我之前在臉書看到你和一群人在海邊清理垃圾,想問問你這麽做的背後原因是什麽呢?“
“爲什麽你會想要捐錢給母校?”
聽完對方的發表后,你可能會得到類似“想要回饋社會、助人為快樂之本、能獲得滿足感、覺得很有意義”等等的價值觀。接下來就要把他的價值觀和你的目標做鏈接,讓它變成你們的共同目標。你可以隨後提出流浪狗的社會課題,發表個人看法和感受,比如路人有可能會被流浪狗攻擊而受傷,染上狂犬病,而解決這個課題就是目前你想要做的事情,如果對方的價值觀是“想要回饋社會”的話,這時候你就對他說,解決這個課題,就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這麽一來,你的目標就符合他的價值觀,就會更容易説服他人來幫助你了。
如果對方表現出有興趣的話,最後再提出“我們想要改變什麽?我們如何携手完成目標?能走得多遠?誰要負責做什麽?”等等的問題,來決定彼此在實現這個目標中,是扮演什麽樣的角色。與其直接開口要求別人幫助你,采用任務型提問的方式,挖掘出對方的價值觀,就能夠更容易地説服對方答應你了。
同理型提問
身邊人在感到傷心難過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嘗試說些正能量的話來安慰他們,比如“別難過,開心一點嘛,壞事總是會過去的”,可是這樣說的話,當事人反而會覺得你很不理解他,於是就會封閉自己的感情,不願意把心裏話説出來。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使用“同理型”的提問了,它著重於情感,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爲什麽他們會害怕、傷感或者是激動的原因。這樣的提問就會引導對方把内心攤開在別人的面前,才能獲得對方發自肺腑的答案。
在提問的過程中,爲了卸下對方的心防,我們要耐心的傾聽,不要發表任何的評語或建議,你只要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一個聆聽的配角,主角完全是對方而已,在對方沉默的時候就靜默等候,在他們思考的時候不打岔,讓對方想說什麽就説什麽。
提問的方式很簡單,一開始呢,可以從大方向地問“怎麽了?你現在感覺怎樣?”,這時候別期望他馬上就對你掏心掏肺,而是要一步一步來,慢慢發掘和探索:“你現在很難過嗎?”、“多跟我說一點”、“然後呢?”,這時候如果發現對方在遲疑不安,不肯透露的話,就換個話題吧,因爲他可能有難言之隱;反之如果對方願意向你透露更多的話,那就繼續傾聽和發問,讓他們把煩惱和問題宣泄出來。
同理型的提問方式也許看起來很簡單,但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當一個稱職的聆聽者,也就是要耐心,過程中不要評論或者指責對方,同時從對方的語調和情緒推斷出他們是否願意侃侃而談,那麽我們才能拉近和對方的距離,深入走進他們的内心世界。
遺產型提問
如果覺得人生好像沒有什麽意義的話,那就可以借用這個提問方式來自我解答。你可以問問自己:“此生的我成就了什麽?改變了什麽?幫助了誰?有什麽是值得我引以爲傲的?”
挖掘出以前所獲得的成就,除了能夠幫助你建立自信,表達感恩以外,也可以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麽,想要追求什麽,未來想實現哪個目標,明白什麽對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要如何去規劃,不瞭解自己喜歡或在乎的是什麽,表現得很被動,容易隨波逐流,這時候就可以通過内心對話問問自己:
如果沒有任何限制的話,你最想做什麽事?最想進行什麽樣的冒險?希望別人怎麽記得你?如果寫自傳的話,你希望書名和内容是什麽呢?得到了答案之後,就可以把它們寫下來做清單,有了方向就可以規劃,然後專注地去執行就對了。這個提問方法有點類似好葉之前所説過的“葬禮游戲”,看完這部影片后,你可以在下方簡介點擊鏈接前往觀看參考:
遺產型提問也能讓我們從過往中的失敗吸取教訓,比如你曾經犯了什麽錯、後悔沒做到的事情、以及你遭遇過什麽樣的挫折等等,把這些寶貴的經驗總結出來,以後可以和別人分享,為他人帶來啓示,那麽你的過錯就變得更有意義了。遺產型提問能夠幫助我們厘清人生意義、探索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以及做出反思的自我提問方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我們來回顧一下:
任務型提問可以用來建立一致的目標,讓別人願意幫助你。
同理型提問適合用來安慰以及拉近你和對方之間的距離。
遺產型提問則是用來找出人生意義和目標,并且從過錯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