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九點半FM|睡前陪你讀書|心靈滋養40歲以后,少吃,可以保命
14min5 d ago
詳細信息
你有没有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剛吃完飯没多久,卻還是忍不住吃點小零食解解饞; 加班到深夜,不自覺就點了一堆高熱量外賣,撫慰疲憊的身心; 對某種食物有著強烈渴望,只要吃不到就抓心撓肝,非常難受…… 心理學博士珍妮弗·泰茲指出,這些都是“情緒化飲食”的表現。 現代人大多生活壓力大,不知不覺就會在情緒驅動下,胡吃海喝,填補內心的空虛。 再加上受到諸如“吃好喝好,快樂不倒”“唯獨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等網絡金句影響,我們更容易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放縱自己。 可是,多吃未必是福。 長期依賴食物解壓,不僅容易養成不良飲食習慣,而且會危及身體機能,埋下一輩子的健康隱患。 就像有句玩笑話說的: 人生就那幾碗飯,誰先吃完誰先走。 40歲以后,少吃,保命。 很多人會有這樣紮心發現: 年輕時,吃嘛嘛香,怎麼炫飯都不發胖; 但中年以后,明明没吃多少,體重卻蹭蹭上漲,偶爾吃多了,還覺得脹氣、難消化。 為什麼?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中年人的代謝能力下降了。 研究發現,過了30歲,新陳代謝每10年就降低5%。 而且人體葡萄糖的最大消耗者——肌肉,總量也會逐漸減少,20-50歲間,會流失約10%-15%。 這也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