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弗洛伊德齐名,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
《自卑与超越》片花:觉得自己不够好,是超越自己的原动力
《自卑与超越》序:作者阿德勒的故事 | 因自卑而有所成就的大师
《自卑与超越》第1集: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 现实不会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是意义
第一章 第一节: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人是需要生活在“意义”之中的。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看到的最简单的事物,我们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它们的。“木头”是“与人类有关系的木头”,“石头”也是“作为我们人类生活需求物之一的石头”。如果有人想要不去理解现实生活的意义,而使自己仅仅单纯的活着,那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会和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这种行为,对他自己而言也会非常不利。我们一直是以自己的角度来感受现实的意义的,或者说,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自己对于现实的理解。因此,每个人感受到的生活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你觉得,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会回答不出来。通常,人们都不愿让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所以总是用一些陈词滥调的回答来搪塞;或者,人们干脆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我们无法否认,自人类诞生起,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是青年,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会经常困惑:“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自卑与超越》第2集:人生的三大事实 | 生而为人要面临什么挑战
第一章 第二节:人生的三大事实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三个重要的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基础,并且制约着我们的发展。这三个实时也会引发出很多的问题。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出了他是怎样理解生活的意义的。第一个事实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的星球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而生活。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地球的限制之下,依靠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来繁衍生息。所以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我们每个人都要寻找答案来解决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问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生活情境的一种解答:它们反映出我们心目中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同样的,我们的解答也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比如“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必须居住于地球上”。当我们考虑到人类身体的脆弱性,和我们所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和全体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我们的生存之道做出最合理的诠释。这就像我们遇到数学难题时,必须努力寻求答案一样。我们不能单凭猜测去解决生存问题,也不能期望侥幸,我们必须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方法,坚定...
《自卑与超越》第3集:社会情感 | 为什么有些人会变成生活的失败者
第一章 第三节:社会情感 从前面几节提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错误和正确这两种“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所有的失败者,比如精神病患者、罪犯、酒鬼、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等,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在面对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时,都不相信合作的方法是有用的。他们认为生活的意义只属于自己,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没有人能从实现目标中获得利益,他们的兴趣也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虚假的个人优越感,他们的成功只对他们自身有意义。如果你遇到一个手中握有一瓶毒药的谋杀者,他可能会体会到拥有权力的感觉,但很明显,只有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对别人来说,一瓶毒药并不能抬高他的身价。事实上,真正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可能存在。我们的目标和动作也是一样,它们唯一的意义,就是对别人产生了价值。每个人都努力地想让自己变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认识到人类的重要性是对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的话,那么他必定会踏上错误的道路。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小宗教团体领袖的故事。有一天,这位领袖召集了她的教友,告诉他们:下星期三就是世界末日了!在震惊和恐慌中,教友们变卖了所...
《自卑与超越》第4集: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 三种典型的错误教养方式
第一章 第四节: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从出生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在追寻着“生活的意义”。即使是婴儿,也会想办法去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在他整个生活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五岁的儿童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了,这也是他对待问题和工作的方式。这个时候,儿童的意识里已经有了“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期待”这个概念。之后,他将用一张固定的统觉表来观察世界:他的经验在被别人接受之前,就已经被他自己提前做了解释,这种解释是依照他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来进行的。即使他对生活赋予的意义错得一塌糊涂,他处理问题和事物的方式也会给他带来不幸和痛苦,但他也不会轻易地被放弃这种意义。他只有重新去审视,过去是什么情境造成了他的这种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并由此修正他的统觉表,才能矫正这种错误的生活意义。在少数情况下,一个人也许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了糟糕的结果,而去主动修正他赋予生活的意义,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改变;然而,假如社会没有对他施压,他也没有察觉出他的生活意义是错误的,依旧我行我素,那么他必然会陷入绝境,而他也没有想到要去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错误行为的修正,都需要某些受过训练...
《自卑与超越》第5集: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和合作的重要性 | 最初的记忆代表了什么
第五节: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做梦和想象已经被证明有很多好处:一个人在做梦和清醒时的人格都是相同的,但在梦中,人格能不经过防卫和隐瞒而表现出来。不过,要了解个人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最好的途径是记忆。因为每种记忆都代表着某些值得回忆的事,无论这段记忆有多么短暂。一个人之所以会想起某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他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这种记忆告诉他:“这件事是你期待的”、“这件事是你应该躲避的”,或者“这件事造就了你的生活”。每件记忆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儿童早期的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构成他生活态度的早期主要环境,以及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已经形成了多久。一个人早期记忆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些记忆反映了他对早期生存环境的印象和评价,是个人将外貌、对自己最初的概念,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要求等综合起来的结果。第二,早期记忆是个人主观思想的起点,也是他为自己所做记录的开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处在一个脆弱和不安全的地位,这和他的理想——被外界当作是一个强壮和安全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差别。从心理学来看,这些记忆是否被人们当作是最早的、真实的记忆,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记忆的重要...
《自卑与超越》第6集: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为什么有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走错道路
第二章 第一节 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在争论着到底是心灵主导身体,还是身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上千个命题,认为心灵主导身体的哲学家称自己是“唯心主义论者”,而认为身体主导心灵的哲学家则把自己视作“唯物主义论者”。但是最后争来争去,这个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我们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针锋相对的争论了。因为个体心理学认为身体与心灵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植物来帮助理解,植物一旦扎根在某处就没办法移动,它不像人或其他动物一样身体可以四处走动。假设有一种植物,它能够思考和预知未来,当人经过时,它心里会想:“有人来了。他马上就要踩到我了,我可能会死在他的脚下。”但这种能力和想法对一株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它还是动不了,它还是避免不了被踩踏的命运。人和其它动物是可以预见事情的发生,并由此做出行动来规避风险的。这意味着我们是有头脑或思想的。这种预见和行动的能力是心灵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明白心灵是如何支配身体的——心灵它为行动设定了目标,它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
《自卑与超越》第7集:情感影响发展(上)|人是如何利用心灵和身体实现目标的
第二章 第二节 情感影响发展(上)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对生存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的文化是人类心灵引导身体做出各种动作的结果。我们的工作会受到我们的心灵的启发。我们身体的发展也会受到我们心灵的指导和帮助。总而言之,在人类的所有表现中,都能看到心灵发挥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度强调心灵的重要性。如果要克服困难,健康的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心灵要做的其实是控制环境,保护身体免于受病痛、死亡和伤害,并且可以避开灾害、事故和功能损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进化出了感受快乐和痛苦的能力,进化出了想象创造力,以及辨别环境优劣的判断力等等。心灵的幻想和辨识都是可以预见未来的方法。不仅如此,它们还激发出了恰当的感觉,以便身体做出反应。个人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身体,但人们却并不依赖于感受,个人的感受主要是由他的目标和他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不过,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影响他行为的唯一原因。如果没有其他的力量,态度本身并不会导致行动。要引起行动,还需要感情的强化作用。在个体心理学中,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是:感受绝对不会和生活方式相违背,一旦有了目标,感受就会自我调节去与目标相适应。这...
《自卑与超越》 第8集:情感影响发展(中) 身体缺陷能激励人努力的决心
第二章 第二节 情感影响发展(中)人是通过感官来接触环境,并从中获得对环境的印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训练身体的方式看出:他准备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哪一种印象,以及他要怎么理解和运用他的经验。如果我们去留意一下他是如何观察和倾听周围环境的,以及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我们就可以加深对这个人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举动很重要。一个人的举动可以显示出他身体所受过的训练,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如何运用自己的举动来选择他要接受的印象的。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心理学定义上再添点东西。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个人对他身体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由此来讨论不同人之间,心灵的差异有多大。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不能适应环境,或者没办法完成环境提出的要求,通常都会被心灵当作负担。因此,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阻碍,他们的心灵也比较难去影响、指挥和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让他们变得更优秀。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专注。因此,他们的心灵会负担满满,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如果一个孩子老是想着自己身体的缺陷,还有他行动上会遇到的困难,他就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再去留心外部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