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知事
6min5 d ago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以伊數日衝突導致中東局勢高度緊張,如今,“正式停火”尚不時被新的轟炸聲打破,情況依舊嚴峻復雜。 此番事態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存在感極強——從聲稱完成對伊朗核設施的成功襲擊,到聲稱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徹底停火”達成一致,里里外外透著親身“下場”的自得與滿意。 以伊局勢仍然存在變數,不過回望特朗普對於此戰的態度,儼然與之前的表態很不一樣。在競選舞臺及其第一任期,他多次譴責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中東衝突的介入,並再三承諾要終結美國在中東的“永久戰爭”。在5月發表的沙特公開演講中,特朗普還再次抨擊此前美國政府在中東的霸權干涉行徑及其危害。 那麼,言行不一、前后矛盾,又是為何? (一) 早在第一任期,特朗普就表現出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堪稱美國中東政策的“破局者”。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把美駐特拉維夫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雖然美國在1995年就通過“耶路撒冷使館法案”,規定美國大使館必須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除非總統每六個月簽署一道豁免令,聲明此事必須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決定。然而克林頓以來的所有總統都選擇簽署豁免令,唯有特朗普采取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