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睡的時候睡不著,不該睡的時候昏昏欲睡,每天早上看到自己加重的黑眼圈、眼角的細紋,懊悔不已;
怎麼才能更快地升職加薪?孩子的教育怎麼辦?永遠都有一堆的事情没做,手機變成了身體器官,壓力大到不敢離開手機,不敢睡覺;
總是家里最焦慮的那個人,因為孩子好多壞習慣,老公總是不幫忙,急躁得發脾氣,對家人没有耐心到自己都開始討厭自己;
正念幫助你告别失眠、壓力、焦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東西,只需要依靠你自己。與煩擾的工作和生活同行,在壓力之下也能感覺到輕鬆、自在
崔璀新播客《媽媽天生了不起》上線啦! 這是由國內第一大音頻平臺喜馬拉雅 & Momself 創始人崔璀聯合打造;首次聚焦媽媽所關注的自我成長、親子關系、婚姻關系、職業規劃四個方向;給新女性用戶的一檔成長陪伴型免費播客節目。 順便自誇一句,由於我們團隊的死磕,這個欄目刷新了喜馬拉雅內部立項的時間記錄,被稱之「立項和推進最快的項目,史無前例」! 節目以對談和solo兩種形式呈現,我們將用 Momself 最擅長的心理學+管理學+優勢三大理論體系支撐,喚醒每個年齡的女性關注自我,敢於綻放的意識。 我們目前邀請到了14位嘉賓(后期還會有增加),他們中既有教育探索者、社科院專家、心理學博士、身心靈導師、律師、職業規劃師等具備極高專業素養的專業人士,也有女性話題紀錄片導演、女性議題研究學者、兩性專欄作者、女性健康科普大V、女性自媒體創作者等這樣非常具有性别領域特征的資深創作者和研究者。 既有三胎媽媽、高齡媽媽,也有單身媽媽、單身女性,還有男嘉賓 每一位嘉賓,都自帶故事,自帶視角,崔璀將通過對話和傾聽,和你一起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没有正確和標準,只有真實和有趣。 我們希望給到聽眾的不僅是有故事、有視角,更是...
音頻對應完整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從今天開始,我將帶領大家開啟一個對你來說可能是全新的領域——“正念”。 40年前,也就是1979年,一套源自於佛法禪修的方法,以一種“去宗教化”的方式悄然地進入到大眾視野,開始運用到主流醫學和心理學領域,這就是正念減壓課程。 現如今,全球有60多個國家,720多家醫院、機構開設正念減壓課程,幫助到了各行各業的人。也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正念可以廣泛應用於失眠、焦慮、抑鬱、高血壓、慢性疼痛等症狀的輔助療愈中,以及在心理保健、職場減壓、領導力發展、學校教育、親子關系等多個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效。 蘋果手機IOS10操作系統中,就已經在健康數據的四大模塊里,放進了正念訓練,而另外三個分别是,運動、飲食和睡眠;在矽谷,正念也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包括像谷歌、臉書等公司上到高層,下到普通員工都在積極練習正念,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專注,提升覺察力和決策力,甚至在矽谷的創業企業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你還没有正念練習,你就要落伍了。 現在,全美共有超過兩千萬人將正念奉為這個國家最熱門的緩解壓力和精神疲勞...
音頻對應完整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正式踏入正念的練習。請大家留意,我這里有意識地用了一個詞是:正念的“練習”,而不是正念的學習,這里是在強調,正念是一門體驗式的學問,需要你投入時間來親自的練習和實踐。當然,你可以閱讀很多關於正念的書籍和文章,這有助於你了解自己正在學習什麼,正在學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為什麼有用,深入全面的了解,有助於你的思考和判斷,然而,如果你要真正從正念中受益,必須親自動手實踐。 這有點像你面前有一塊蛋糕,如果你只是去講這個蛋糕如何做出來的,流程是什麼,包含什麼營養成分,帶來幾種味覺感受,你甚至可能因此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一個食品學領域的專家,可是,如果你不去實際品嘗眼前的這塊蛋糕,你將永遠無法獲得它的真實味道。當你親自品嘗后,它或許並不如你所想象的那樣好吃,當然也可能更好吃,或者你吃出了其他的味道。這就像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不過,要真的品嘗到冷暖,你必須親自去喝這口水。 所以,正念的學習過程,很像是品嘗蛋糕的過程,它的體驗性很...
針對以下有關正念的基礎問題,賈坤老師會進行詳細的解答~ 1、一天練習正念多久合適呢?需要每天都練習嗎? 2、我必須要在安靜的環境下練習正念嗎? 3、誰都可以練習正念嗎?是不是有的人就不適合練習? 4、正念和冥想有什麼區别? 5、我必須要跟著錄音來練習嗎? 6、練習時是否需要鳥、水等背景音樂聲音? 7、練習時坐姿難受,可以換嗎? 8、躺著正念練習可以嗎? 9、緊張慣了,突然放鬆有一種空洞的感覺,甚至有一點失落? 10、老師說不要有任何期待,那練習正念可以有期待嘛?如果没有,為什麼要學正念?
音頻對應完整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談到了忙碌,談到了生命中的自動導航狀態,也在課上有意識地重新打開感官,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觀察和品嘗一粒葡萄干。剛才我說到“重新打開感官”,為什麼要“重新”打開感官呢?難道我們的感官平時是關閉的嗎?我們一直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有嘴巴,它們一直都在,可是,為什麼還要重新打開它們呢? 如果仔細體會的話,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擁有這些感官,可是,又好像在某些時刻,把它丟了一樣,雖然有時候我們在用耳朵聽,可是又好像没有聽到,有時候在用眼睛看,卻好像又没有看到,我們有時會進入到一種“有,卻好像没有”,“在,卻好像不在”的狀態中,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為什麼感官會關閉呢?那個時候我們的內在又發生了什麼呢?如果你用心覺察的話,通常會發現,那些時刻,我們的內心很忙碌,大腦可能無意識地在思考問題,或者沉浸到對一些瑣碎的分心事件,或一些聯想、情緒當中,進入到“自動導航”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心不在焉”,而這樣一...
呼吸就像是我們的老朋友,一直在那里默默地守候著我們,陪伴著我們,無條件地接納著我們。可是,它卻常常被我們唿略,拿出十分鐘的時間,和這位老朋友簡單的相處一會,重獲平靜的力量。
音頻對應完整文稿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談到了內心的忙碌感,談到了正念冥想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暫停,同時也分享了呼吸覺知的方法,希望大家在忙碌的時候,可以拿出一點時間來,在呼吸上安頓自己,感受平靜。 感受呼吸,實際上讓我們擁有了一種慢下來的可能。這里的“慢”,並不是指動作上,或行為上的慢,而是指內在的一種從容感。我越來越覺得從容是一種競爭力,它讓我們面對困難和失敗時,可以不那麼急躁,不那麼計較得失。所以有個詞叫,從容不迫。我們看“迫”這個字,講的是,當我們感到浮躁不安的時候,內在會有一種被逼迫的感覺,被逼迫著要去做下一件事情,被逼迫著趕往下一個地方。這個時候,我們太急著去趕路,路上的風景往往被唿略掉了,如果把生命從生到死比作是一條路的話,那麼,我們這麼急迫地趕路,到底是要到哪里呢? 現代的城市生活,人們似乎都能感受到被一股力量推著往前走,於是,腳步習慣了加速,整個身體也變得很快,在這樣的快速背后,好像有一種不安的聲音在說:快一點,不要停下來,停下來,你就會被淘汰。 ...
針對以下有關正念的基礎問題,賈坤老師會進行詳細的解答~ 第一個,做練習的時候總是没一會就走神了,想東想西的,這是怎麼回事。 第二個,感受呼吸的什麼呢?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感受呼吸 第三個,練習十分鐘卻覺得有半個小時那麼久,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 第四個,感覺自己每次都没進入狀態,要練習多久才可以呢? 第五個,正念是逃避嘛? 第六個,練習時身體不舒服,肩膀酸,該怎麼辦? 第七個,練習時一定要坐的很直嗎?
音頻對應完整文稿 大家好,我是賈坤,歡迎你來跟我一起學習正念。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談到了自願簡單的心態,我們認為感到滿足,覺得“足夠了”,是一種美好的,而且值得培養的心靈品質。另外,我們也談到了專注力,也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學會對無關緊要的事情說“不”,學會對內心的無關欲望和雜念說“不”。 這一節課,我們將繼續拿出一點時間來談一談專注,同時也會為大家介紹一個新的正念練習方法,關於身體的覺知練習。 應該說,這是一個注意力匱乏的時代,過去没有哪個年代,像現代這樣,有那麼多的分心物。全球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使用,物質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豐富....... 在過去的年代,人們不會像現在這樣,眼睛、耳朵和大腦被那樣滿負荷地使用和占據著,這讓現代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韓非子曾經提醒過: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亂。現代社會其實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靈活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又可以在喧囂中保有自己內在的平靜和幸福。正念冥想,其實在嘗試探索這個話題,...
課程進展到現在,我們並没有指定任何參考書籍,没有讓你去讀什麼書,看什麼資料。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識到,其實我們一直在指定一本參考書,而且指定了一部經典教材,這就是我們的身體。 從腳趾到頭頂,全身心的投入,去看看這幅容納自己所有喜怒哀樂的軀體,靜靜的感受它...... 德國中世紀的哲學家埃克哈特曾經說過一句話:“上帝常常造訪我們,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不在家。” 通過感受身體,讓心回家,更好的休息,重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