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對《道德經》感興趣的人,都會遇到四個問題:
原本遺失,整理本、演繹本太多,哪個才是真的?
歷代注本太多,百家爭鳴,究竟誰對誰錯?
道理藏得太深刻,和現實、和你我有什麼關系?
各家解讀眾說紛紜,該聽誰講,怎麼講?
集古今注本智慧大成
歷史上有八位皇帝批注過《道德經》,其他注本更是多達數百種。傅佩榮將摒棄眾多牽強附會的解說,回歸《道德經》八十一章原典,集多種批注版本和古今大家的研究成果於一體進行解讀。打破時代隔閡,為《道德經》重新注疏、整理。
中西比較哲學觀解讀原典
傅佩榮首創從中西哲學視角解讀《道德經》,將老子與孔子、莊子、韓非子等中國思想家,以及黑格爾、海德格爾等西方哲學家加以對照,解讀視角既凸顯東方智慧,又兼具了西方思維,幫你更深層次理解老子學說。
理性解讀獲得感性認知
傅佩榮認為,老子思想智慧是全方位的。他教導世人打破眼前得失桎梏,以整體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成敗,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發現生活里每種情況的正面與反面、現狀與未來,從而針對每一種特殊處境找到對策。
理解《道德經》,可以進行妥善的自我管理,擺脫情緒困擾與過度執著,保持達觀的心態。超越自我各種限制,有能力而低調,有智慧而不張狂。
傅佩榮老師的新課程《傅佩榮詳解莊子》已經正式上線啦!210講精品課程權威解讀,帶您全方位解讀莊子思想,傳承莊子智慧。 點擊跳轉
【上新有禮】傅佩榮老師總結40年從教治學的心得,全新體系開講人生哲學課!訂購專輯,聆聽傅老師細細講解“哲學與人生”~戳此直達,立即收聽!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講道德經》的課程制作人,很開心與大家一起學習了傅老師的課程,我想用幾分鐘的時間,跟你聊聊學習國學這件事。在《道德經》課程的開頭,傅老師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天到了21世紀,還要學習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呢?這是因為不管是被稱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還是“群經之首”《易經》,其中的智慧是維系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柱,同時也可以給我們現代人的人生很多啟發。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老子的很多言論、思想都給予我們很多啟發,廣為流傳的“上善若水”,啟發我們與人無爭、大度包容,“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提醒我們判斷都是相對的,不可極端用事,對很多事情也不必太過執著。老子的思想指導我們,用整體的眼光看待人生成敗,看待生活中的正反面、現狀與未來。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特殊處境,面對工作、家庭、人際關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做選擇、做判斷的事情那麼多,一不小心就陷入迷茫與困惑,該如何應對,又該從哪里獲得啟示與指導呢?《易經》也許是你找到人生幸福密碼的答案之書。從唐太宗、康熙大帝到曾國藩、南懷瑾,這部古書至今仍舊吸引了千萬中國人研讀。但像《道德經》一樣,這樣一部讓人受益匪淺的經...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一起來學習老子《道德經》。有些人會想,今天到了21世紀,為什麼還要學習兩千多年前的一本書呢?老子《道德經》真的有這種價值,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啟發嗎?所以,在發刊詞里面,我要特别介紹以下三點:第一,為什麼要講《道德經》?第二,我們會講哪些內容?第三,你會有什麼樣的收獲?(一)為什麼要講《道德經》我們先說第一點,為什麼要講《道德經》?首先,《道德經》是一本世界名著,它從18世紀末期被翻譯成拉丁文之后,就陸續被翻譯成許多種外文。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出版品中印刷量排第一的是《聖經》,排第二的就是我們中國老子的《道德經》,所以它可以代表中國人的智慧對整個人類所做的貢獻。因此,正確地了解這本世界名著,我們自己中國人是責無旁貸的。其次,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上,有兩大思想作為支柱,有如陰陽合體,構成一個圓滿的結構,那就是孔子所創建的儒家,以及老子所開展的道家,它們搭配塑造了人生重要的觀念。譬如,人在一生之中,總是有很多靜的時候和動的時候,有時候需要柔順,有時候需要剛強;有的時候需要收斂,有的時候需要放開。我們同樣都知道,能靜的也能動,能柔的也能剛,能收斂的也能放開...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今天要開始介紹老子《道德經》,在進入到老子《道德經》的內文之前,我們會用五集的時間,把焦點放在老子其人及其思想上,會談到以下幾個重點:第一,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二,老子思想的形成。第三,《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第四,如何學習與理解《道德經》?第五,今天學習《道德經》的意義與價值。我們現在進入到第一集,主題是: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要談到以下三點:第一,老子是週朝的文化官員。第二,他是啟發孔子的古代學者。第三,他是莊子筆下的博大真人。(一)老子是週朝的文化官員我們先說第一點,老子是週朝的文化官員。老子這個人的身份一直有爭議,在司馬遷的《史記》里面談到老子,他說老子的身份有三種可能,不過他把重點都放在第一種,也就是週朝的文化官員。司馬遷為老子寫的列傳,說他是楚國人,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李”這個字與“老”這個字在古代是相通的,所以一般也稱老子為老聃。司馬遷認為老子是楚國人,后來在週朝擔任文化官員,也就是所謂的守藏室之史,負責管理國家的圖書檔案的,因此老子的學問之好是没有問題的。很多人聽到道家,以為跟儒家那種強調教育和...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這一集要介紹介紹老子思想的形成。我們說過,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可能不是一個人的專門著作,理由就是:里面雖然只有五千多字,但至少有兩個地方有明顯的重復,另外還重復了幾個簡單的句子。因此,它可能是幾位隱士把長期人生的歷練及思考的心得綜合起來,但他們有共同的眼光與見解。所以談老子思想的形成,我們要特别介紹以下三點: 第一, 危機時代的人生智慧; 第二, 面對存在上的虛無主義; 第三, 提出一套圓滿的系統。 (一)危機時代的人生智慧 我們先看第一點。老子的時代是一個危機時代,我們說過他的年紀大概比孔子早了30年,是春秋時代末期。老子因為是週朝的文化官員,學問與見解都超出一般人,遇到時代衰落的時候怎麼辦呢?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開始了百家爭鳴。所謂的“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何目的呢?他們的目的都差不多,就是要在一個亂世里面,找到新的出路。 這種情況可以做個比喻:國家有如一輛遊覽車,司機就是天子,要載著全車人到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去旅遊。但車子開了一半,司機唿然心臟病發倒下來,請問:在車上,誰有責任繼...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繼續介紹老子《道德經》相關的背景。這一集的主題是:《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們要分以下三點來說: 第一,要說明《道德經》這個書名是怎麼回事? 第二,這本書從古代的背景到今天的情況,它在版本方面有什麼問題要考慮? 第三,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 (一)《道德經》的書名是怎麼回事 先看第一點,老子《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我在中學時代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直覺地就以為它是教我行善避惡的,教我怎麼樣做好人、做好事的,而事實上完全不是那回事。說到《老子》和《道德經》,這本書你稱它為《老子》,稱它為《道德經》,都是一樣的。重要的是,“道德”這兩個字並不是我們平常說的倫理道德的那種道德,不是讓你做好事、行仁義這些,跟一般所謂的“一個人道德是否高尚”完全没有關系。在《老子》的書中,“道”和“德”的用法很特别,所以我們先簡單說明一下。 《老子》這本書總共分為81章。第1章開頭是“道,可道,非常道”,它提到“道”了;第38章開頭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它提到“德”了。所以,后代把第1章到第37章稱...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這一集要談的主題是:該如何學習與理解老子的《道德經》?這個問題涉及方法,值得用心思考。譬如說談到老子的“道”,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有人說“道”就是“路”。“路”這個字,外國學者把它翻譯成“the Way”,然后用大寫,這看起來就很神秘。但問題是路一定是有人在走,並且通往特定的地方,所以你把“道”翻譯成“路”的話,很多問題不能解決。 有人說“道”就是“規律”,譬如說有花道、有茶道,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有它的發展的規律,但問題在於:先有東西還是先有規律呢? 也有人說“道”是變化的總名稱,而“道”因為本身一直在變化,所以不可名,把“道”跟“名”連起來了。但這種連法當然是有問題的,如果道是變化的總名,請問:是什麼東西在變化? 所以像這些都是我們在學老子《道德經》的時候,首先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剛剛只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什麼?你怎麼去理解“道”呢?所以在這一集談到學習和理解的方法的時候,我們要談以下三點: 第一,要借重西方詮釋學的方法。 第二,要“以經解經”,就《老子》本身的內容來看,設法了解每一個重要的觀...
喜馬拉雅的聽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繼續要介紹有關學習《老子》的準備工作。這一集的主題是今天學習《道德經》的意義何在。 在中國歷史上,老子的思想受到相當的重視。到了唐朝的時候,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就把老子當作自家人,對道教特别推崇。后來唐玄宗還親自為老子《道德經》作了注解。但是我們從他在政治上的遭遇與失敗來看,他似乎没有真的懂得老子的意思。譬如《老子·第29章》,要人“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要極端,不要奢侈,不要過度。像這一類的教訓很多,而唐玄宗顯然没有做到。那麼我們今天學習《道德經》的意義何在呢? 這一集要談以下三點: 第一,要接上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 第二,要拿來同西方哲學對照來看; 第三,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一)接上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 我們先看第一點,今天學習《道德經》是要接上自己的文化傳統。現在很多人聽到中國的傳統,就喜歡說“儒、釋、道”三教。當然,這個說法是明朝以后才出現的,在這里我們先不管它具體的內容,我們只說中國傳統三大思潮里面有兩個跟老子思想都直接有關。譬如說,...
每週一次答疑,歡迎留言提問。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榮。我們現在要回答用戶提的問題。 1. 用戶胡一觀:當初讀懂《道德經》的一瞬間,有什麼樣的感覺? 我在這里要先說明一下,我是先學習西方哲學,再回頭研究自己的國學的。在讀懂《道德經》的那一刹那,覺得非常自豪。因為老子思想的系統跟西方的哲學家的第一流的建構是可以並駕齊驅的,所以這一點我們將來在課程的內容里面,會不斷地加以說明和介紹。所以當時的感覺非常自豪,認為中國古代有這樣的思想,確實了不起。 2. 用戶寧小寧:老子跟西方的哪一位哲學家最像? 在這里就要提到兩位西方哲學家。第一位是談到宇宙的來源與歸宿,萬物怎麼來的,他跟新柏拉圖主義的代表普羅提諾非常接近。普羅提諾的思想系統在西方稱作“流衍論”,就是萬物從“太一”開始,滿而溢,好像太陽光一樣,太豐盛了,就流出來知性、世界魂、人,再到萬物,那麼人生的修煉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設法回到太一去。這跟老子整個的架構,人的生命也要設法去悟道,是類似的。 第二位是近代西方哲學家斯賓諾莎。斯賓諾莎的思想是以一種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