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講經典·林欣浩解讀《中國哲學史》|哲學大師馮友蘭原著 | 國學經典
11min2022 SEP 13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你好,我是林欣浩。咱們繼續來精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這一講啊,咱們迎來中國哲學史上的第一個重頭戲,就是孔子。咱們這一講要穿越到孔子的身邊,儘量還原一下,孔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子這一生啊,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很簡單:就是他努力學習知識,立志用知識改變天下。結果他活著的時候没能改變天下,但是教了很多學生,他用思想改變了中國歷史。 咱們都知道《論語》里的這麼一段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咱們經常用來說自己:“啊,我三十了,我到了而立之年,我應該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了。啊,我四十了,我應該不惑了。”但其實啊,咱們仔細看《論語》的原文,原文里這段話的最前面啊,還有一個字,“吾(wú)”,“吾”就是“我”。人家孔子說的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家孔子說的是他自己,十五歲開始學習,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麼的。說的不是咱們。 為什麼說孔子“三十而立”呢?是因為孔子他們家啊,血統很高貴,祖上是貴族。但是到了孔子這一輩兒啊,家里就很窮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干過像看倉庫、喂牲口,之類的底層的工作。在當時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