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講經典·林欣浩解讀《中國哲學史》|哲學大師馮友蘭原著 | 國學經典
12min2022 SEP 13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你好,我是林欣浩。今天咱們繼續來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咱們接著說孔子。馮友蘭先生對孔子的介紹啊,是從外表,逐漸介紹到內部。咱們先知道了孔子希望人們在行為上,要遵守“禮”,遵守的方式,是表里如一。那麼最后,咱們終於說到,這個“表里如一”的“里”是什麼,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真正的到德衝動,是什麼呢?孔子說,這就是“仁”,就是左面一個單立人,右面一個“一二三”的“二”,就是“仁愛”的“仁”。 什麼叫做“仁”呢?孔子非常直白的回到過,兩個字,就是“愛人”。所以馮友蘭先生總結說,我們心里對其他人有同情心,我們愛别人,這個就是“仁”。(315) 具體來說呢,這個“仁”又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叫做“忠”,“忠誠”的“忠”。不過,孔子這里的“忠”,指的不是“忠心耿耿”,對君主儘忠儘孝。這里“忠”的意思啊,是對人很誠懇,儘心儘意。[1]說白了,就是我覺得我想要什麼東西,我就給别人什麼東西。用《論語》里的話說,就是“己欲立而立仁,己欲達而達人。”(316-317)這就是“忠”。用咱們今天的標準來看,這叫做“爹味十足”,憑什麼你覺得好的東西就要給我?但是在孔子那個時代,貴族把老百姓當牛馬,貴族有酒有肉,絕不可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