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版中醫四大名著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23min2022 JAN 5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原文】 黃帝曰: 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 積陰為地。陰靜陽躁, 陽生陰長, 陽殺陰藏。陽化氣, 陰成形。寒極生熱, 熱極生寒。寒氣生濁, 熱氣生清。清氣在下, 則生飧泄; 濁氣在上, 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 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 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 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 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支, 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 火為陽。陽為氣, 陰為味。昧歸形, 形歸氣, 氣歸精, 精歸化。精食氣, 形食味, 化生精, 氣生形。味傷形, 氣傷精, 精化為氣, 氣傷於味。陰味出下竅, 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 薄為陰之陽; 氣厚者為陽, 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 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 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 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 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 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為陽, 酸苦湧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 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 陰勝則寒。重寒則熱, 重熱則寒。寒傷形, 熱傷氣; 氣傷痛, 形傷腫。故先痛而后腫者, 氣傷形也; 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風勝則動, 熱勝則腫, 燥勝則干,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