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讲经典·林欣浩解读《中国哲学史》|哲学大师冯友兰原著 | 国学经典
11min2022 SEP 13
エピソードを再生する
いいね
コメント
シェアする

詳細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林欣浩。今天咱们,继续精讲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咱们这一讲继续来讲墨子。 墨家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利”,就是“利益”的“利”。这个“利”就是“功利主义”的意思,就是做事情啊,先看看这件事,有没有实际的好处,有好处,再做,没好处,就不做。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的主张,和孔子的主张,正好就是反着的。这就是老百姓和贵族的立场不一样。 墨子的弟子曾经说过,他们过的日子是啊,穿着最劣质的衣服,喝着野菜汤,而且这野菜汤啊,是上午能喝着,晚上就没有了。[1]这些人生活饥寒交迫,每天琢磨的就是下顿饭在哪,明天怎么活。所以他们看重的,当然是实际的好处了。如果不考虑实际的好处,明天就死了啊,所以当然得重“利”。对于他们来说,那是“死人喻于义,活人喻于利”,不讲“利”就什么都没有了。 关于墨子和孔子之间的区别啊,冯友兰先生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他说,你看孔子和墨子,共同点都是周游列国,一刻都不闲着,而且呢,两个人都是到处碰壁,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这两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有个关键的区别。孔子的看法,咱们上一讲说过,就是明明知道这件事...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