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跟王陽明一起談談心|知行合一|心學智慧
1min2023 NOV 28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本條討論了朱熹與王陽明對“知止而后有定”的不同理解,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朱、王之功夫向度的差異,朱熹認為求至善於事事物物,王陽明則認為求至善要內求心體。不過王陽明肯定了二者在“至善”的終極境界上的一致性。本體、功夫不同,境界一致,這是歷來朱、王之辯的論域,也保證了二者同屬於“聖學”範疇。其實,這一問題也體現為朱、王對“心”與“物”關系問題的認識。朱熹認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即理在心外、物亦在心外。王陽明否定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即心體),主張是心與理一,心外無物,但王陽明不否定求心功夫“未嘗離卻事物”。值得注意的是,朱熹的物上求理與王陽明的事上磨煉具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孫奇逢曾點評於此說:“不專在事物上,卻亦不離卻事物,便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