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週作人/每天一篇民國往事
4min2 w ago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讀書人常說的一句話,作為去干政治活動的根據的,據說這是出於顧亭林。查《日知錄》卷十三有這樣的幾句雲:“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再查這一節的起首雲:“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顧亭林誰都知道是明朝遺老,是很有民族意識的,這里所說的話顯然是在排滿清,表面上說些率獸食人的老話,后面卻引劉淵石勒的例,可以知道他的意思。保存一姓的尊榮乃是朝廷里人們的事情,若 守禮法重氣節,使國家勿為外族所乘,則是人人皆應有的責任。我想原義不過如此,那些讀書人的解法恐怕未免有點歪曲了吧。但是這責任重要的還是在平時,若單從死難著想毫無是處。倘若平生自欺欺人,多行不義,即使卜居柴市近旁,常往崖山踏勘,亦復何用。洪允祥先生的《醉余隨筆》里有一節說得好: "《甲申殉難錄》某公詩曰,愧無半策匡時難,只有一死報君恩。天醉曰,没中用人死亦不濟事。然則怕死者是歟?天醉曰,要他勿怕死是要他拚命做事,不是要他一死便了事。”這是極精的格言,在此刻現在的中國正是對症服藥。《日知錄》所說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