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週作人/每天一篇民國往事
4min2 w ago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這幾天翻閱近人筆記,見葉鬆石著《煮藥漫抄》卷下有這一節,覺得很有意思。 “少年愛綺麗,壯年愛豪放,中年愛簡練,老年愛淡遠。學隨年進,要不可以無真趣,則詩自可觀。” 葉鬆石在同治末年曾受日本文部省之聘,往東京外國語學校教漢文,光緒五六年間又去西京住過一年多,《煮藥漫抄》就是那時候所著。但他壓根兒還是詩人,《漫抄》也原是詩話之流,上邊所引的話也是論詩的,雖然這可以通用於文章與思想,我覺得有意思的就在這里。 學隨年進,這句話或者未可一概而論,大抵 隨年歲而變化,似乎較妥當一點。因了年歲的不同,一個人的愛好與其所能造作的東西自然也異其特色,我們如把綺麗與豪放並在一處,簡練與淡遠並在一處,可以分作兩類,姑以中年前后分界,稱之曰前期后期。中國人向來尊重老成,如非過了中年不敢輕言著作,就是編訂自己少作,或評論人家作品的時候也總以此為標準,所以除了有些個性特别強的人,又是特别在詩詞中,還留存若干綺麗豪放的以外,平常文章幾乎無不是中年老年即上文所雲后期的產物,也有真的,自然也有仿制的。我們看唐宋以至明清八大家的講義法的古文,歷代文人講考據或義理的筆記等,隨處可以證明。那時候叫青年人讀書,便是強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