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週作人/每天一篇民國往事關於魯迅書后
4minMAR 17
詳細信息
日前給《宇宙風》寫了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隨后宇宙風社來信說,在東京的一段落未曾寫入,囑再寫一篇當作補遺。本來在“吃烈士”之風正盛的時候,我不預備多寫以免有嫌疑,但如補前篇的遺漏,那也似乎無妨,所以勉強再寫了一點寄去。這是十一月八日的事,次日接到武昌來的一明信片,其文雲: “魯迅先生死了! “今天看見《宇宙風》二十八期所載下期新目預告,將有《魯迅的學問》一文發表。我想,魯迅先生的學問,先生是不會完全懂得的,此事可不勞費神,且留待别些年青人去做,若稿已告 成,自可束之高閣,不必發表。此上祝好!武昌田上。" 這種信或文章在我看了是並不覺得希奇的,因為我有點兒像王荊公的樣子覺得人言不足信,自己的短長還是自己知道的最清楚,雖然稱讚當然要比罵好,但聽了總都是耳邊風也。這回對於武昌田君的信片卻特别覺得有興趣。為什麼呢?“明珠”欄剛有長之的小文,題曰《封條》,末節有雲: “現在中國文壇上損失了一位大人物——魯迅。於是我又開始看見各色各樣的封條,大概仍是封好了,不許動,完事。這恐怕是中國人所最善於作的了,作書是為要人看,但在中國卻要藏之名山,書是為要人讀,但在中國卻要束之高閣。”田君的信片上明明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