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週作人/每天一篇民國往事
5minMAY 19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五年前我寫過一篇小文,題曰“體罰”,起頭有這幾句話: “近來隨便讀斯替文生的論文《兒童的遊戲》,首節說兒時之過去未必怎麼可惜,因為長大了也有好處,譬如不必再上學校了,即使另外須得工作,也是一樣的苦工,但總之無須天天再怕被責罰,就是極大的便宜。我看了不禁微笑,心想他老先生小時候大約很打過些手心吧。”前日又看尤西堂的《艮齋雜說》,卷五講到前輩俞君宣的逸事,有雲: “俞臨没時語所親曰,吾死無所苦,所苦此去重抱書包上學堂耳。”俞君宣大約是滑稽之雄,所以說的很是好玩,但是我覺得在這詼諧之中很含有悲哀的分子,非意識地顯出對於兒童時代生活的惆悵,與斯替文生有點相像。兒童之過去未必怎麼可惜,這為什麼呢?兒時是應該令人覺得可以懷念的,斯替文生卻以為過去了也好,俞君宣又怕回到那個狀態去,一個說因此可免於挨打,一個說怕抱書包去上學。由此觀之,兒時快樂之多為學堂所破壞,蓋很可以明了了。 俞君宣總生於明末清初,斯替文生也是十九世紀的人了,他們的經驗或者未必通用於現代,這也是一種可以有的說法。但是據我看來並不如此。英國或者改進了,我不懂西洋事情姑且不談,若是中國我覺得俞君宣的話還是不錯。現在中小學生的生活是很不幸...

查看更多